适用于重力任务的卫星编队轨道参数研究
本文关键词:适用于重力任务的卫星编队轨道参数研究
【摘要】:从满足重力卫星编队的轨道根数条件出发,通过全过程动力法仿真实验,计算得出了满足串联编队(GRACE-type)、钟摆编队(Pendulum-type)和车轮编队(Cartwheel-type)这三种卫星编队模式稳定在轨的轨道参数,并验证了其稳定性。同时,深入分析了各种卫星编队模式对于重力卫星任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同时包含两个方向观测量的Pendulum-type编队和Cartwheel-type编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GRACE-type编队中存在的由单一星间观测量的强相关性导致的重力场各向异性敏感度问题,是理论上更适合重力探测任务的卫星编队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轨道根数 卫星编队 星间观测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4008)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3IES0203,2014IES010102)
【分类号】:P223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倩;利用卫星编队探测地球重力场的方法研究与仿真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杏建军;编队卫星周期性相对运动轨道设计与构形保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王正涛;卫星跟踪卫星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D];武汉大学;2005年
3 罗佳;利用卫星跟踪卫星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D];武汉大学;2003年
4 张玉锟;卫星编队飞行的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爱民;谭谦;于志坚;吕志平;;卫星编队相对动力学方程稳定性分析[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2 李俊峰,高云峰,宝音贺西,李响,王宗钢,王虎妹;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2年02期
3 徐爱民;于志坚;吕志平;;卫星编队——下一代空间光学遥感发展的方向[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年S1期
4 崔海英;李俊峰;高云峰;;椭圆参考轨道的卫星编队队形保持控制设计[J];工程力学;2007年04期
5 刘磊;郗晓宁;;定常基线卫星编队构形设计[J];空间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楼良盛;汤晓涛;牛瑞;;基于卫星编队InSAR空间同步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10期
7 楼良盛;刘志铭;李崇伟;;卫星编队InSAR基线的确定方法[J];遥感信息;2013年02期
8 严卫;杨汉乐;周兴旺;;A-Train卫星编队及其在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2008年02期
9 ;A-Train卫星编队[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2期
10 田育民;楼良盛;陈萍;;卫星编队InSAR系统分辨率设计[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轩;曾峦;熊伟;;基于卫星编队的空间目标光学测量建模[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志刚;谭述君;钟万勰;;卫星编队重构的均衡耗能最优控制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雪丹;曹喜滨;;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的相对导航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宏宇;吴会英;赵灵峰;陈凡胜;;基于时差测量的卫星编队简易导航系统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敏;曾国强;姚红;;分布式卫星编队维持控制仿真系统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志强;张波;李署坚;;基于侧音测距方法的小卫星编队距离算法分析[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吴志刚;彭海军;谭述君;;周期最优和周期H_∞控制方法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朱维坤;翟文江;;全球陆地测绘卫星编队构形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9 冯孝辉;李京生;邓忠民;;摄动影响下卫星编队队形控制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军用;高云峰;;Halo轨道上卫星编队构形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庞之浩;“法网恢恢”:卫星编队监测地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一院 贝超 李琳 王晶;微小卫星编队星间测量与协同控制研究[N];中国航天报;2013年
3 游雪晴;卫星排排坐[N];科技日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5 边际;以色列研发新型微卫星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2年
6 记者 孔岩;NASA发射卫星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的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宏伟;基于卫星编队遥感图像的对地定位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楼良盛;基于卫星编队InSAR数据处理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徐爱民;分布式卫星干涉仪轨道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杨雪榕;卫星跟飞编队控制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郝继刚;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张健;分布式卫星自主构形重构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磊;基于构型信息的小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2 张万宝;考虑执行器饱和的卫星编队飞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肖玉婷;卫星编队分布式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祁祺;基于卫星编队协作的空间天线阵列合成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黄庠奇;基于低轨卫星编队协作的星地MIMO天线阵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史凤振;小卫星编队组网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彭海军;周期时变控制系统设计的数值方法及其在卫星编队保持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梁树甜;小卫星编队的队形捕获和保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陶久亮;卫星编队星间相对测量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焕强;临界轨道倾角卫星编队构型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9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94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