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图综合的城市道路数据多特征自动提取及等级智能识别模型
本文关键词:面向地图综合的城市道路数据多特征自动提取及等级智能识别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拓扑 图论 道路stroke 道路等级智能识别模型
【摘要】:地图自动综合一直是学者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地图学中最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道路网综合是地图综合的重要内容,道路网综合质量决定地图综合质量。本文在参阅和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基础上,对拓扑实体重构、拓扑预处理和道路网综合分别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图综合中用到许多基于拓扑的算法来处理点、线、面等实体,对于处理后的点、线、面实体如何重构,提出拓扑实体重构算法。2、针对制图自动综合中发现的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这种错误空间关系的算法。为了研究空间数据错误的空间关系,采用拓扑关系来表达其空间关系,根据空间数据的特点分模式识别不同的错误拓扑关系类型,并针对不同的模式采用相应的算法进行处理。3、在拓扑实体重构和拓扑预处理的基础上,自动提取道路stroke的几何特征、拓扑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语义特征,进而提出等级智能识别模型来计算道路stroke在道路网中的等级,最后根据道路stroke等级来完成道路网的自动综合中的道路选取。道路化简和道路移位分别提出新算法来满足不同类型数据和不同需求的化简和移位。通过在自主研发的系列软件平台上编程实现相应算法模块进行实验、应用,验证本文提出的基础算法和研究的典型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
【关键词】:拓扑 图论 道路stroke 道路等级智能识别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0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15
- 1.2.1 制图综合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道路网综合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12-15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5-16
- 1.4 论文组织结构16-17
- 第二章 基础算法17-27
- 2.1 拓扑关系结构17-21
- 2.1.1 拓扑基本概念17
- 2.1.2 拓扑数据结构17-20
- 2.1.3 拓扑弧段分类20-21
- 2.2 网络关系结构21-24
- 2.2.1 网络基本概念21-22
- 2.2.2 节点度中心性22-23
- 2.2.3 邻近中心度23
- 2.2.4 中介中心性23-24
- 2.3 实体重构24-26
- 2.3.1 创建拓扑24-25
- 2.3.2 拓扑处理25-26
- 2.3.3 重构实体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拓扑预处理27-38
- 3.1 信息模型和处理模型研究27-31
- 3.1.1 目标个体信息27-28
- 3.1.2 目标信息识别28-29
- 3.1.3 处理模型29-30
- 3.1.4 总体算法描述30-31
- 3.2 算法实现31-35
- 3.2.1 目标信息识别算法31-33
- 3.2.2 算法涉及的数据结构33-34
- 3.2.3 目标信息聚类算法34-35
- 3.2.4 目标信息更新35
- 3.2.5 拓扑关系调整算法35
- 3.3 实验测试35-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道路网综合38-56
- 4.1 方根模型38-39
- 4.2 道路网stroke化39-45
- 4.2.1 道路stroke概念39-41
- 4.2.2 分类别分等级的道路stroke连接算法41-42
- 4.2.3 道路stroke特征自动提取42-45
- 4.3 分等定级45-49
- 4.3.1 国外道路等级45-46
- 4.3.2 国内道路等级46-47
- 4.3.3 影响因子47-48
- 4.3.4 等级智能识别模型48-49
- 4.4 道路选取49-51
- 4.4.1 基于等级智能识别模型选取49
- 4.4.2 道路网边界修复49-50
- 4.4.3 道路网内部悬挂修复50-51
- 4.5 道路化简51-53
- 4.6 道路移位53-54
- 4.7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56-60
- 5.1 实验平台与测试环境56
- 5.2 道路网综合实验56-59
- 5.2.1 实验数据56
- 5.2.2 对比分析56-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主要工作总结60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60-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参与的研究工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 ,李霖;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结果自动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2 ;数字地图综合系列图书简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3 杨杰;杨敏华;;基于信息熵的面状要素在地图综合中的量测方法分析[J];测绘工程;2012年02期
4 BoSu,ZhilinLi,翁其中;从现象到本质:展望数字地图综合的性质[J];地图;1997年02期
5 蒋霖,文鸿雁,章清坡;一种基于母线层的地图综合方法[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肖剑平;刘美春;艾廷华;林卉;;基于要素操纵引擎实现地图综合缩编的技术方法[J];工程勘察;2007年01期
7 王昭;费立凡;;基于语法层的地图综合信息量原则[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8 沈婕;龙毅;王美珍;施俊飞;;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方法初探[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9 刘鹏程;;形状识别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学报;2012年02期
10 刘鹏程;杨文博;李畅;;曲线弯曲多叉树模型及其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震;邓敏;赵彬彬;刘启亮;;地图综合中空间目标信息传递模型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江华;;电子地图综合的现状应用及探讨[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3 成晓强;艾廷华;;在线式地图综合与尺度变换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应申;李霖;;计算几何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静;肖根如;毛建华;陶国强;;地图综合中目标空间关系维护[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温婉丽;王培婷;王月亭;;居民地地图综合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十)--资源与灾害地球物理[C];2011年
7 王美珍;沈婕;;基于JUMP的居民地实时地图综合算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艾廷华;郭宝辰;黄亚峰;;1∶5万地图数据库的计算机综合缩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祁华斌;廷华;;对ArcGIS地图综合功能的扩展[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杨晓波;我市三维数字城市地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N];安康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亚锋;海岛(礁)要素地图综合数据模型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田晶;街道渐进式选取的理论与方法[D];武汉大学;2009年
3 刘鹏程;形状识别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杰;基于语义网络的地图综合多尺度数据模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吴伟;面向地图综合的城市道路数据多特征自动提取及等级智能识别模型[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刘杨;面状地图综合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刘维妮;基于知识的树状河流地图综合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祁华斌;基于组件技术扩展ArcGIS地图综合功能[D];武汉大学;2004年
6 侯云花;河流自动综合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齐琳;D-TIN并行构建方法及其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宝辰;1:5万地图数据库计算机综合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尹粟;1:1万到1:5万土地利用植被要素图斑综合[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侯璇;基于弹性力学原理的自动综合位移模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58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95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