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模拟和OLI遥感影像的植被叶绿素含量估算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型模拟和OLI遥感影像的植被叶绿素含量估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ROSPECT+SAIL模型模拟 叶绿素含量 植被指数 观测天顶角 叶面积指数LAI 植被波谱
【摘要】:地球的陆地表面约有70%的面积覆盖着植被,因此绿色植被就成为了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成分。植被在土壤形成、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音、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提供木材、动物栖息与消毒杀菌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植被内部包含着叶绿素、水分、干物质等物质以及氮、碳等微量元素,这些物质称为植被的生化组分。叶绿素含量能够反映植被受营养胁迫程度、植被光合作用能力、植被所处生长发育阶段与外界环境影响等。 2013年5月,通过在石家庄市栾城县野外实地测量,获得了采集点的经纬度、高程、冬小麦的LAI、株高、平均叶倾角MTA、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数据。通过设定一定的参数,使用PROSPECT+SAIL模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植被冠层波谱,分析了植被叶绿素含量与各种植被指数、观测天顶角、LAI的关系,构建了植被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模型。利用2013年5月19日的Landsat-8OLI影像,估算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野外实测,获得了冬小麦的光谱和生理生化参数。研究区实测小麦LAI范围是2.135-6.445,均值是4.161。小麦叶倾角MTA范围是28°-63.5°,均值是56.16°。小麦株高范围是64-83cm,均值是76.373cm。 (2)使用PROSPECT与SAIL模型进行了模拟,,获取了植被的冠层反射率。模型模拟时,选择了冬小麦实测值LAI为4和6这两个典型值。观测天顶角的取值,则参考了CHRIS传感器的成像角度,选择了0°、36°、55°这三个角度作为观测天顶角。又选取了三个观测天顶角40°、60°、90°。此研究可对利用多角度估算叶绿素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3)分析了植被冠层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和观测天顶角的关系。在同一波段范围内,冠层反射率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在680-2400nm波段范围内,在不同观测天顶角条件下,40μg/cm2与65μg/cm2两种叶绿素含量下的冠层反射率差异不大。因此在可见光波段,叶绿素是影响冠层反射率的主要因素,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冠层反射率下降。随着LAI的增加,冠层反射率受观测天顶角的影响减小,即当植被稀疏(LAI=1)时,冠层反射率对观测天顶角的敏感性更高。在相同的观测天顶角下,LAI较高时植被冠层反射率也较高。 (4)分析了不同叶绿素含量与观测天顶角条件下,NDVI与LAI的关系。叶绿素含量一定的情况下,NDVI呈现出随LAI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LAI一定时,NDVI随观测天顶角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叶绿素含量≥35μg/cm2且LAI>1.5时,观测天顶角越小,其所对应的NDVI值越大;当叶绿素含量≥35μg/cm2且LAI≤1.5时,观测天顶角越小,其所对应的NDVI值越小,在叶绿素含量一定时,随着LAI从1到7逐渐增加,0°-90°观测天顶角范围内的NDVI变化幅度缓慢增加。随着LAI的增加,不同观测天顶角对应的NDVI在叶绿素含量较高时,其变化幅度较小。 (5)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与多种植被指数的关系。当叶面积指数LAI是4和6时,估算叶绿素含量较好的指数是MCARI705和CIred edge,在不同的观测天顶角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接近1,其次是GRVI和MCARI670,最差的是DVI。 (6)利用Landsat-8OLI影像建立了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利用RVI、GRVI与NDVI的估算模型,得到研究区叶绿素含量分布图。
【关键词】:PROSPECT+SAIL模型模拟 叶绿素含量 植被指数 观测天顶角 叶面积指数LAI 植被波谱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Q945;P23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遥感估算植被叶绿素的原理与优势9-11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5
- 1.3.1 叶绿素含量传统估算方法11-12
- 1.3.2 叶绿素含量遥感估算方法12-15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17
- 2 研究区概况17-19
- 2.1 地理特征17
- 2.2 气候特征17-18
- 2.3 植被类型及覆盖18-19
- 3 研究区数据采集19-25
- 3.1 野外实测数据19-21
- 3.2 实验室叶绿素提取21-22
- 3.3 CHRIS 数据22-23
- 3.4 Landsat-8 OLI 数据23-25
- 4 模型模拟及数据处理25-35
- 4.1 模型介绍25-27
- 4.1.1 叶片光学物理模型 PROSPECT25-26
- 4.1.2 SAIL 模型26-27
- 4.2 模型参数设置27-28
- 4.3 Landsat-8 OLI 数据的处理28-29
- 4.4 植被指数的选取和计算29-35
- 4.4.1 植被指数的选取29-32
- 4.4.2 植被指数计算32-35
- 5 基于模型模拟的叶绿素含量与各相关因子的关系35-48
- 5.1 不同叶绿素含量与观测天顶角条件下冠层反射率的对比35-36
- 5.2 相同叶绿素含量与不同 LAI 条件下冠层反射率的对比36-37
- 5.3 不同叶绿素含量和观测天顶角条件下,NDVI 与 LAI 之间的关系37-41
- 5.4 叶绿素含量与植被指数的关系41-46
- 5.4.1 不同植被指数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41-44
- 5.4.2 基于模型模拟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44-46
- 5.5 实测与模型模拟的植被光谱比较46-48
- 6 基于 OLI 影像的叶绿素含量估算与成图48-52
- 6.1 基于 OLI 影像的叶绿素估算模型的建立48-49
- 6.2 研究区叶绿素含量成图49-50
- 6.3 叶绿素含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统计分析50-52
- 7 结论与展望52-55
- 7.1 结论与讨论52-53
- 7.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1
- 后记61-62
- 硕士学习期间论文情况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付启;张振华;杨润亚;何玉春;张燕;崔素芳;王海江;;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法国梧桐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1期
2 杨曦光;范文义;于颖;;基于Hyperion数据的森林叶绿素含量反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吴朝阳;牛铮;汤泉;黄文江;;不同氮、钾施肥处理对小麦光能利用率和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关系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2期
4 张东彦;刘昒源;宋晓宇;徐新刚;黄文江;朱大洲;王纪华;;应用近地成像高光谱估算玉米叶绿素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3期
5 刘仲华;黄建安;;改进丙酮法测定茶叶中的叶绿素[J];茶叶科学简报;1988年02期
6 王李娟;牛铮;侯学会;高帅;;基于CHRIS数据的新型植被指数的LAI估算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4期
7 宋小宁;马建威;李小涛;冷佩;周芳成;李爽;;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植被冠层含水量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0期
8 王文杰;贺海升;关宇;李文馨;张衷华;祖元刚;;丙酮和二甲基亚砜法测定植物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学比较[J];植物研究;2009年02期
9 朱新开,盛海君,顾晶,张容,李春燕;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彦娥,李民赞,张喜杰,张建平,徐增辉;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温室黄瓜叶片营养信息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本文编号:98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98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