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深渊潜器作业海况条件分析
本文关键词: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深渊潜器作业海况条件分析
【摘要】:深海是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重点关注的海域,其中又以探索和研究全球最深的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为重要标记和挑战。为保障深渊潜器在该海域的作业安全,本文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发布的WAVEWATCHⅢ后报产品,和基于JasonⅡ卫星的海浪遥感数据产品,统计分析了该海域自2005年2月到2015年7月期间,波浪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多年逐月区域平均有效波高为1.30(6月)~2.53 m(1月),周期为8.0(6月)~9.6 s(12月),逐月最大波高分别为3.03、2.79、2.58、2.19、1.74、1.56、1.68、1.78、1.85、2.22、2.37、2.81 m。海浪的季节差异显著,其中冬季平均波高最大,夏季平均波高最小,春秋两季为过渡期。本文对发生的4 m以上巨浪进行统计,发生频率逐月区域平均值为0.2%~3.5%,冬季发生频率较高,春夏秋三季巨浪频率较低。根据"蛟龙号"及其他相关深渊潜器在四级海况下进行布放和五级海况下回收的设计参数条件要求,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更合适的作业时间为5到10月,在其他月份,需要选择良好的海况条件进行作业。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基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海洋科学高原学科(沪教委科2014-70号)
【分类号】:P715
【正文快照】: 深海是海洋科学研究优先发展和重要突破的方向,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确定的未来10年的优先研究内容之一[1],在2012年出版的国家科学思想库海洋卷——《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中也突出强调了其重要性[2]。深海海底是地球上历史演化信息保存最好的地方,存在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洪才;;供潜水员水下作业用的新型潜器[J];海洋技术;1983年02期
2 彭秀莲;;苏联建成“和平”号6000米深海载人潜器[J];海洋技术;1989年03期
3 龙建军;吴百海;肖体兵;;小型潜器悬停控制的建模与辨识[J];机床与液压;2008年08期
4 刘天威,严乃长,钱蒙洲;低速潜器水动力试验及操纵运动预报[J];海洋工程;1996年04期
5 ;潜器速升率的计算[J];海洋工程;1996年02期
6 潘治;;深海潜器耐压圆柱壳结构计算和校核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08年02期
7 赵建民;;《Аргус》号下潜至新的深度[J];海洋技术;1983年04期
8 庞永杰,徐玉如,尚游,彭良;智能潜器的集成仿真系统[J];海洋工程;1997年04期
9 彭良,,卢迎春,万磊,孙俊岭;水下智能潜器的神经网络运动控制[J];海洋工程;1995年02期
10 潘嘉强;RS422串行通信在潜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机械;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张乐;研制深海载人潜器 中国挺进7000米深海[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方书甲;水下7000米,世界海洋科考的新深度![N];中国船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武卫政;深海探测魅力无穷[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付毅飞;潜航服里藏玄机[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陈惠玲;我们乘“蛟龙”下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刘维;“潜龙一号”的海底之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7 刘维;“潜龙一号”试验性应用取得初步成功[N];中国海洋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刘维;遨游大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佳;载人潜器阻力性能的数值和试验预报及外形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国成;多驱动潜器的研制及其悬浮控制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2 徐东昊;潜器全方位推进器主轴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83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8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