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栖硅藻胞外多聚物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洋底栖硅藻胞外多聚物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 出处:《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底栖硅藻 附着 胞外多聚物 多糖 蛋白质
【摘要】:海洋底栖硅藻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实现滑行运动和附着。为探查不同生长期硅藻EPS的变化,以及同一生长期不同硅藻EPS的异同,本文以单个细胞分泌的EPS为考量依据,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热溶剂浸提法对海洋底栖硅藻EPS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组分进行提取;利用苯酚-硫酸法定量提取液中的多糖,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定量蛋白质。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羽状舟形藻(Navicula pinna),随着细胞密度增大,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分泌量减少,且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表明EPS分泌行为因硅藻生长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同为生长指数期,三种海洋底栖硅藻:平滑舟形藻(Navicula leavissima)、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羽状舟形藻(Navicula pinna)的EPS分泌量不同,但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别。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基金】: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2014CB643305)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01161)
【分类号】:X173;X55
【正文快照】: 海洋底栖硅藻是一类物种多、个体密度大、繁殖较快的海洋微藻类群[1],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大量的黏性物质被称为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EPS),其组成复杂[2]。海洋底栖硅藻EPS是研究硅藻污损机理的重要物质基础[3],硅藻通过分泌EPS附着在基底壁面,成为海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大志,黄世玉,程兆第;三种海洋硅藻胞外多聚物形态、微细结构及组成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4年03期
2 王大志;黄世玉;程兆第;;海洋硅藻胞外多聚物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年05期
3 时翠翠;黄强;方迪;周立祥;;生物絮凝丝状真菌Talaromyces sp.CC-1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组分分析[J];环境化学;2014年04期
4 张志超;黄霞;杨海军;肖康;罗小;沙恒;陈奕名;;生物除磷污泥胞外多聚物含磷形态的核磁共振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2期
5 黄世玉;王大志;;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Meister)胞外多聚物分泌过程及除草剂的影响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6年03期
6 杨华;黄钧;赵永贵;陈国科;;陶厄氏菌Thauera sp. strain TN9的鉴定及特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年02期
7 陈长平;高亚辉;林鹏;;盐度和pH对底栖硅藻胞外多聚物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5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魏民;王子超;邱乐泉;钟卫鸿;;微生物生物膜胞外多聚物的生物合成及作用[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蔡春光;蔡伟民;;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大志;黄世玉;;几种附着硅藻胞外多聚物形态及细微结构的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陈光村;陈新才;;恶臭假单胞菌CZ1非饱和生物膜胞外多聚物的合成及其环境胁迫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冬艳;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 LY10还原Cr(Ⅵ)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晶;pH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分泌胞外多聚物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2 陈伟;胞外多聚物对酶催化污泥厌氧水解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李邦梅;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分离鉴定及其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3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