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测控型深海照相系统研制
【图文】:
一种是利用自身密封性防水防潮,可以在水下1m工作30分钟;另一种是加防水外在相机外加护大于相机体积的透明外罩,利用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在水下30-40m内拍摄解决水下压强对相机的影响,法国人LouisBouton于1893年制作了带有压力补偿气球的机,增加了防水相机的水下作业深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下光线越来越暗,为了达拍摄的光线亮度,人类开始探索水下照明设备并在1895年首次制作成功,让相机可以150英尺左右实现拍摄。这些为深海相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的研发积累,国外已经研发出高性能的深海相机产品。如总部位于挪威格市的KongsbergMaritime,该公司研发的一款深海相机型号为OE14-408E,如图1.1左。像素分辨率有3648×2736、640×480两种选择,图片存储空间为16GB,最大工作水00m,工作温度范围为-5到40摄氏度,这款相机配置了RS232/RS485接口以及以太网接持远程控制,可以下载照片。该公司考虑到水下环境昏暗,不利于相机拍摄,特意研款配套的型号为OE11-442的闪光灯,如图1.1右侧所示。工作水深4500m,工作温度范40摄氏度,有自动闪光和手动闪光两种模式,在自动模式下,如果环境照明不足,将打开闪光灯。如果外部照明和闪光灯一起使用会导致非自然曝光,,将会关闭闪光灯。模式下,当闪光灯以最大功率闪光时,可以配合其他型号的相机使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3 章 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下照相模块设计.1 微控制器处理电路水下照相模块硬件主要以 Samsung S5PV210 为处理器,如图 3.1 所示,S5PV210 是 ARMv7 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采用 ARM Cortex-A8 内核,拥有丰富的外设和接口 BSP 支持以及完整的开发文档,方便开发者使用。由于 S5PV210 主频较高,且核心复杂,绘制其 PCB 板时需要使用 6 层板,基于电路性能和板子尺寸两方面考虑,决V210 及其相关核心电路单独设计为一款核心控制电路,单独制板,并通过两个 25Pin 双排排母与底板也就是水下照相机板相连接,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7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玲;;亚克力材料及其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5年01期
2 严海玉;杨会成;宋一博;张慧;漏鸣杰;韩康;;基于ARM的非接触式安全驾驶预警系统[J];电子技术;2014年09期
3 单桂峰;;基于三星S5PV210处理器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4年12期
4 许峰川;朱虹;许宜申;陶智;顾济华;;基于LED的校园照明节能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05期
5 陈尧;;基于嵌入式Linux的工业数据采集设备以太网端口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年16期
6 朱佳;许宜申;陈太军;成卓;许峰川;;基于RT8482的大功率LED驱动电路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18期
7 潘佚;刘玉静;叶树明;付秀泉;;基于MAX16802B的水下相机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年07期
8 于丽;;有“塑胶水晶”之美誉的亚克力[J];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9 吕恩年;李洪利;司丹丹;;聚碳酸酯的生产、应用及前景展望[J];河南化工;2011年01期
10 于彦江;张志刚;徐行;罗贤虎;;深海耐压仪器舱的设计[J];海洋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曹菲;;深海摄像,把海底世界“捞”上来[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忻海平;海洋资源价值及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周荣政;数码相机处理器设计及系统集成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缠明;基于C#的煤矿FTP上传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朝伟;基于OMAP平台的深海照相系统研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孟欣;基于FTP的文件高效上传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洪生;水下摄像机标定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原双杰;病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龚伟家;基于BUCK电路的数字DC/DC变换器[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杰;Linux环境下FT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星;基于S3C2440平台的Linux系统移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小三;海底观测网络摄像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郭俊锋;电压控制型Boost变换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5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6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