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围垦养殖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潜在释放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0-01-21 22:41
【摘要】:围垦养殖是滩涂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围垦养殖对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影响,对揭示滨海湿地围垦养殖后沉积物内源磷释放以及潜在污染风险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滨海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然而,目前关于围垦养殖塘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研究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以闽江河口为研究区,于2014年11月采集不同围垦年限养殖塘(3年和15年)与天然湿地(互花米草与裸滩)沉积物,测定沉积物磷形态和理化性质,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围垦养殖的关键环境因素(水淹条件、上覆水磷酸盐(PO_4~(3-))浓度、曝气以及饵料添加)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利用单因子标准指数(Si)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综合分析围垦养殖塘沉积物磷污染程度及其潜在释放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闽江河口围垦养殖塘与天然湿地沉积物总磷(TP)含量分别介于640~3250和670~835 mg·kg-1,无机磷(IP)分别介于353~2318和395~512mg·kg-1,有机磷(OrgP)分别介于212-1085和218~354 mg-kg1,铁铝磷(Fe/AI-P)分别介于171~1239和193~236 mg·kg-1,钙磷(Ca-P)分别介于158~757和158~209 mg·kg-1,其TP均以IP为主,而在IP形态中以Fe/AI-P为主。总的看,围垦养殖3年,沉积物TP、Org P和I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围垦养殖15年后,TP、OrgP和IP均显著增加,增加的比例分别约为175.27%、126.29%和205.58%(p0.05); Fe/Al-P和 Ca-P变化更敏感,在围垦3年后均显著增加,其增加比例分别为40.08%和15.33%,且随围垦年限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加,围垦15年后其增加比例分别高达262.10%和129.70%。此外,围垦养殖后,Fe/AI-P占TP比重略有增加,而Org P/TP和Ca-P/TP则呈下降趋势。(2)闽江河口湿地围垦养殖,尤其是围垦15年后,沉积物含水量、全碳(TC)、全氮(TN)、二价铁(Fe~(2+))以及二价铁/三价铁(Fe~(2+)/Fe~(3+))总体上显著增加,而容重和电导率(EC)则显著降低,粒径和pH没有明显变化。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含水量、容重、EC、TC、N、Fe~(2+)等理化特征是围垦养殖塘与天然湿地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差异的重要驱动力,其中TP和IP受Fe~(3+)、TC和TN影响较大,Fe/AI-P受含水量、Fe~(2+)、总铁(Fe)和容重影响较大,Org P则与TC和TN相关关系较好,而Ca-P对EC、容重和含水量较为敏感。(3)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淹条件、饵料添加、上覆水PO_4~(3-)浓度-(PO_4~(3-)1≈ 0.01mg·L-1、PO_4~(3-)-2≈0.50 mg·L-1和PO_4~(3-)-3≈5.00 mg·L-1)和曝气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不尽一致。其中,上覆水PO_4~(3-)浓度对沉积物TP、IP和Fe/AI-P具有显著影响,为期180 d培养后,其含量均表现为PO_4~(3-)-1PO_4~(3-)-2PO_4~(3-)-3。而与培养初期相比,上覆水PO_4~(3-)-1条件下沉积物TP含量略有降低,IP和Fe/AI-P含量无显著变化,PO_4~(3-)2条件下TP和Fe/AI-P含量有所增加,而PO_4~(3-)-3条件下,TP、IP和P Fe/Al-P均显著增加,其增加比例分别约27.06%39.48%、31.56%~81.84%和71.35%~103.78%。上覆水曝气总体上促进了沉积物Org P矿化,180 d培养后,其含量显著降低,下降约22.49%~25.55%,同时,曝气促进上覆水中PO_4~(3-)向沉积物迁移,显著增加了沉积物IP和Fe/A1-P的含量。此外,饵料添加显著提高了沉积物TP、IP和PFe/Al-P含量,为期180 d培养后,分别增加了约41.61%、67.85%和109.83%,对Org P和Ca-P则无显著影响。(4)围垦养殖,尤其是围垦养殖15年后,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显著降低,由天然湿地到围垦养殖15年,PSI约降低32.02%,这预示着沉积物对磷的缓冲能力减弱,释放潜力增加;而磷吸附饱和度(DPS)则显著增加,比天然湿地高出49.51%,表明沉积物表面吸附PO_4~(3-)的能力下降,从水体中吸附磷的量受限;Si由1.21上升到3.37,增加了178.51%,而ERI由10.99%上升到37.58%,增加了241.95%,Si和ERI说明围垦养殖后,沉积物磷污染程度加剧,而其潜在释放风险也显著增加。
【图文】:

海湾水,状况


图1-1邋2014年重要海湾水质状况逡逑Fig.レl邋The邋water邋quality邋of邋important邋gulf邋in邋2014逡逑-I邋-逡逑

地理位置,湿地,梅花,塔礁


5'36"?119。41'5"£,,邋25°50'43" ̄26°9'42"N之间。区域内面积较大的滩涂湿地主要逡逑包括罐鱼滩、骗幅洲、浦下洲、道庆洲、塔礁洲、江口洲、橘园洲、六十份洲、雁逡逑行洲、长岸洲等洲滩湿地。其中德鱼滩湿地为闽江河口最大的天然洲滩湿地(图2-1邋),逡逑其位于闽江入海口,玻岐岛与长乐市潭头一文岭一梅花之间的梅花水道中,面积约逡逑为3120邋hm2(刘剑秋,200巧,于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逡逑U9?25'0"E逦119°30'0"E逦H沪巧'(TE逦119?40*0"E逡逑■逦?逦___邋逦I逦I逦逦j逦逦逡逑画-广产、、一气^逦连江县(r邋^邋_逡逑逦逦邋/邋/邋巧岐岛邋、巧逡逑I-邋/邋马腿邋户多-逡逑三二^逦长r逡逑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图逡逑Fig.邋2-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study邋region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14;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博,黄韶健,李赶先,张福生;在不同沉积物类型中的声速测量实验研究[J];海洋技术;2004年01期

2 王文强;韦献革;温琰茂;;哑铃湾网箱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的硫化物[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3 王修林;辛宇;石峰;韩秀荣;祝陈坚;石晓勇;;溶解无机态营养盐在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通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董海军;单凤安;;绥中芷锚湾海域沉积物类型分布及特征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30期

5 李粹中,张富元,王秀昌;东海沉积物成因环境的初步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6期

6 朱永其;百万分之一东海地形图、沉积物类型图、地貌图审议会在杭州召开[J];东海海洋;1984年02期

7 张海生,王成厚;浙江近海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特征[J];东海海洋;1984年04期

8 ;沉积物的一般化学特征[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6年S2期

9 朱而勤;沉积物的一般化学特征[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10 J.Hilton;邱建立;;松软沉积物密度快速测定技术的比较[J];海洋地质译丛;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敬泰;贾永刚;单红仙;;黏性沉积物抗侵蚀性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海明;郑西来;刘宪斌;;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贾永刚;王俊超;许国辉;单红仙;付元宾;;水动力对黄河口潮坪粒度组成改造实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彬;黄、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溶解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蒋增杰;浅海贝藻养殖水域沉积物再悬浮的发生机制及生态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原野;基于声学方法的中国近海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动力过程观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张海平;深海粘土沉积物组份环境矿物学属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5 亢振军;东海赤潮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关系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6 孙可;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凝聚态有机质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方杰;浙江沿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分析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汪祖丞;典型河口湿地/海湾多环芳烃多介质迁移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利东;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丁忠军;海底沉积物电阻率原位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鸿涛;用定深爆炸声源反演海底声学参数[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刘双;河流沉积物对Cd~(2+)和Tl~+的去除作用规律及机制[D];南华大学;2015年

3 王曼;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及污染特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4 叶旺旺;东、黄海溶存甲烷的分布、产生及释放[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浩帅;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张燕;抚河和昌江流域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源解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张亦舒;辽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全磷时空分布规律[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肖军好;辽河口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高灯州;围垦养殖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潜在释放风险评估[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10 吕莹;珠江口内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累积和迁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571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71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