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部分统计特征

发布时间:2020-04-20 02:11
【摘要】:本文根据NCEP/NCAR、COADS、验潮站等观测资料、耦合气候模式输出资料,使用最大方差分析(MCA)、回归、合成及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部分统计特征。探讨北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异常对大气的影响;揭示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与西北太平洋海洋和大气异常的关系;探讨了北大西洋SST异常、海表热通量异常及500hPa位势高度场异常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了以下有创新性的成果: 在北太平洋,除了冬季很强的热带太平洋ENSO影响和大气异常强迫海洋之外,我们发现了冬季海洋作用于次年夏季大气的“局地反馈模态”;即次年夏季大气对冬季海盆尺度的马蹄形SST异常的响应是纬向波列形的环流异常;提出冬季北太平洋SST异常可能作为对次年夏季大气环流异常预报的指标之一。 发现了秋季台湾以东黑潮流量与西北太平洋冬季海洋和大气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秋季台湾以东黑潮流量显著增强时,冬季西北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向大气异常放热,而与此对应在500hPa大气从日本东南部到阿留申地区出现显著的低压异常及内蒙古、北美地区出现高压异常,反之亦然。 对北大西洋来说,统计发现超前2—3月的热通量异常对早冬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与前一年晚夏的马蹄形SST异常有关;前一年晚夏马蹄形SST异常主要是早夏的海表热通量异常作用的结果;当这种SST异常形成后,它又通过向大气释放热通量来反作用于早冬大气;从SST和热通量两者的角度看,马蹄形的SST异常及随后的热通量异常对早冬大气NAO的影响主要通过低边界层的强迫而产生的。 以上统计结果,为长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也为理解和揭示中纬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思路和观测依据。
【图文】:

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模态,方差


图3.1.1北太平洋SST与Z50h0Pa位势高度场MCA分析的第一模态方差(SC)。左图表示未扣除ENSO信号的,而右图表示扣除过ENSO信号的。图中阴影由深到浅分别表示95%及80%的显著性检验。横轴代表2500位势高度场月份,而纵轴代表SST与2500超前与2500SST。

时间序列,等值线,同向,单位


图3.1.3在MCA<SS,T250>0中,超前和滞后的SST同向谱(用阴影带白色等值线表示,单位:C)和与之对应的夏季(JJA)2500的异向谱(黑色等值线表示,单位:m)。同向谱的ssTQ()t和异向谱的2500分别通过投影SsT(Qt)和2500场到从上述MCA分析中第一模态标准化ssT(Q)t时间序列上得到的。实线表示正值,虚线表示负值。图a、b、c、d、e、f分别表示SST滞后于夏季(JJA)大气一7、一5、一3、一l、0、l月。Fig3.1.3TheassoeiatedhomogeneousmapofSST(shaded,,unit:。C)nadheterogeneousmapof2500(eontours,unit:m),with2500fixedonthesununer(JJA)nadtheSSTlaggingby一7,一5,一3,一1,0nad1month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丽平;靳莉莉;管兆勇;;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J];大气科学;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634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34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