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赤潮藻的混合营养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别聪聪;李锋民;李媛媛;赵雅菡;王震宇;;六种大型藻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及活性成分分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钰妹;徐年军;孙雪;钱伟;;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抑制作用[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夏钰妹;徐年军;孙雪;钱伟;;浒苔中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抑制作用[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何飘霞;王红霞;陆斗定;戴鑫烽;夏平;;东海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子序列分析[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徐年军;金浩良;孙雪;;肠浒苔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藻物质的分离[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徐年军;唐军;张泽伟;严小军;;大米草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藻物质的分离鉴定[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徐年军;唐军;张泽伟;傅永静;严小军;;大米草对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生长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关万春;高坤山;;阳光紫外辐射对赤潮藻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青;王碧雪;;赤潮异弯藻对2种桡足类的急性毒性效应[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蔡逢春;孙刚;李长政;窦艳;黄启阳;;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高丽莎;;脑外伤昏迷病人应用匀浆膳的观察[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江苏如东长沙中学 施为民;茉莉花栽培技术[N];江苏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杜银萍;科技托起果蔬后序产业[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3 王秀荣;肠外营养支持殛带待规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山药的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N];农资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海洋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及其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研究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邢磊;海水介质中一氧化氮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及一氧化氮对赤潮异弯藻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徐娜;中国北方海区部分单胞藻的分离、培养及基因条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蔡恒江;孔石莼—赤潮异弯藻相互作用及其对UV-B辐射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周立明;小珊瑚藻对3种赤潮微藻的克生效应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王仁君;大型海藻对有害赤潮微藻克生效应的实验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蔡卓平;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兴奋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李春雷;海洋微藻对CO_2加富响应的实验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超;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危害效应与机制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10 戴聪杰;极地近海微食物环的主要类群组成及其功能[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风娟;两株高效溶赤潮异弯藻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永霞;三种赤潮藻的混合营养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徐玲玲;一株赤潮异弯藻溶藻细菌的分离与溶藻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艳婷;赤潮赤潮异弯藻培养液CDOM分析及其潜在的化感作用[D];宁波大学;2011年
5 姜爽;两种多溴联苯醚对四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许妍;大型海藻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对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kiwo)克生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江艳;无菌赤潮异弯藻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8 严佳琦;16株微藻培养生态及其细胞组成[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9 崔鑫;海洋胶体物质的性质及其对有害赤潮藻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苏婧;三种海洋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对Cd~(2+)胁迫增强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3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