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入海河水油指纹特征分析与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图文】:
1 120°20.019′ 36°06.258′ 海泊河2 120°22.689′ 36°09.183′ 李村河3 120°22.572′ 36°11.282′ 板桥舫河4 120°22.806′ 36°12.637′ 娄山河5 120°23.025′ 36°12.829′娄山河6 120°22.141′ 36°12.944′娄山河7 120°18.845′ 36°15.474′ 墨水河8 120°07.073′ 36°15.485′ 大沽河9 120°01.149′ 36°09.409′ 洋河10 120°01.149′ 36°08.538′ 巨洋河11 119°59.963′ 36°05.730′ 错水河12 120°10.376′ 36°01.542′ 镰湾河
4.1 油含量根据实验测得的吸光度值A,通过A查油含量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总油浓度C,具体见图4.1。由图可得,胶州湾入海河流河水的油含量较大,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李村河、板桥坊河、墨水河、大沽河、巨洋河和错水河属于四类地表水水质;海泊河、娄山河属于五类地表水水质;洋河、镰湾河属于劣五类地表水水质,油含量超标。图 4.1 油含量分布图4.2 油指纹比对分析4.2.1 样品谱图通过GC-MS方法可以得到全扫描和多种选择离子的谱图信息。谱图信息是油指纹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比较中直观显示样品之间的差异性,还保证了特征比值的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构烷烃选择离子数为57、71、85,谱图举例如图4.2所示;多环芳烃选择离子谱图举例如图4.3所示;生物标志物选择离子191(萜烷)和217(甾烷)进行分析,谱图举例如图4.4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胶州湾污染源调查与评价[J];海洋通报;1992年03期
2 李连生;胶州湾环境油污染与防治对策初探[J];交通环保;1991年05期
3 郭耀同;胶州湾海域COD浓度场数值计算应用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7年03期
4 张丽洁,王贵,姚德,段国政;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韩笑天,邹景忠,张永山;胶州湾赤潮生物种类及其生态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04年02期
6 王学昌,孙长青,孙英兰,娄安刚;填海造地对胶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7 杨永亮,麦碧娴,潘静,殷效彩,李凤业;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8 张绪良,夏东兴;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J];海洋技术;2004年02期
9 崔毅,陈碧鹃,宋云利;胶州湾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1996年04期
10 王珍岩,张慧霞,郜昂;胶州湾东岸滩涂环境的遥感监测[J];海洋科学;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生态变化过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涛;孙进忠;杜明性;王忠胜;王继明;;胶州湾地区区域工程地质稳定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杨永亮;麦碧娴;潘静;李凤业;殷效彩;;胶州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董吉田;李萍;;胶莱运河开通后两湾海水交换可能性的探讨[A];胶莱人工海河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吴永森;张士魁;吴隆业;张绪琴;李宝华;郑建民;;胶州湾黄色物质物理及生化特性现场试验初步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赵亮;魏皓;赵建中;;胶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左军成;杜凌;李磊;李培良;陈宗镛;;“胶莱运河”项目水流动力学条件初步估计(潮汐、环流)[A];胶莱人工海河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高大鲁;华锋;范斌;卢燕;;胶州湾口走航ADCP测流数据统计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高振会;胶州湾亟待加强溢油应急防范工作[N];中国海洋报;2009年
2 记者 刘成 通讯员 赵法文;胶州湾产业新区加快建设生态新城[N];经济日报;2009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郑昱;三木集团15亿掘金胶州湾产业基地[N];证券时报;2010年
4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李攻;青岛要把胶州湾变城区“内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小艳邋代桂云 通讯员 管仁成;把胶州湾打造成“生态之湾”和“活力之湾”[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孙庆伟 王瑜 刘锟锋;大青岛涌动蓝色春潮[N];青岛日报;2010年
8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 高振会;胶州湾近岸污染变化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5年
9 代青;胶州湾湿地保护与恢复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霍峰;青岛:拟投资31亿元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区[N];经济参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3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侯新文;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地质及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刘东艳;胶州湾浮游植物与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边淑华;基岩海湾潮汐通道动力地貌及其发育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汪亚平;胶州湾及邻近海区沉积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10 李玉;胶州湾主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云;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2 孙蜀东;胶州湾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移植放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董贺平;胶州湾层序地层及潮流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梁婷;胶州湾入海河水油指纹特征分析与信息管理系统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李丹丹;砷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改进及其在胶州湾、黄、东海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刘飞;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陈应华;胶州湾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8 田胜艳;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马妍妍;基于遥感的胶州湾湿地动态变化及质量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张林;胶州湾建设桩基式海上城市的可行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9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3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