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渤海石油烃污染扩散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1:46
【摘要】:渤海作为我国唯一内海,其丰富的海洋物质资源为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近几年来,由于沿岸工农业发展以及渤海海域内港口、码头、油气田的增加,渤海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石油烃作为渤海的主要污染物,由于成分复杂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搜集了2010年环渤海主要河流及海上油气平台的石油烃入海通量,对渤海海域的石油烃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分别讨论了河流及油气田对渤海水质的分担率,并利用箱式模型估算了渤海的石油烃环境容量,为治理海区污染、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利用FVCOM的水动力模块建立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考虑M_2,S_2,K_1,O_1四个主要分潮,模拟渤海的三维潮流场,并选取了5个验证点对模拟的潮位、潮流分别进行验证,证明潮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为后文研究提供水动力场。 2、建立了与水动力模块相耦合的保守污染物扩散-输移模型,根据统计得到的2010年环渤海主要河流以及海上油气平台的石油烃入海通量,设置连续点源输入,模拟渤海2010年表层石油烃平均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莱州湾石油烃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海域,范围在17~80ug/l之间,其中黄河入海口附近石油烃浓度超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渤海湾海域石油烃浓度范围为13~15ug/l;辽东湾大部分海域内石油烃浓度范围在8~10ug/l,入海口附近浓度偏高,可达18ug/l;渤海中部海域水质情况良好,石油烃浓度范围在2-10ug/l。 3、应用建立的污染物模型,对入海河流及海上油气平台河流单独输入时石油烃的浓度分布及各自对渤海的分担率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在辽东湾海域内,黄河的分担率在20%以下,辽河的分担率介于20%~60%,海河的分担率介于10%~20%,滦河的分担率介于10%~20%,海上油气平台的分担率在20%~30%(辽河入海口附近低于20%);在渤海湾海域内,黄河分担率在30%~50%之间,辽河的分担率在20%以下,海河的分担率介于10%~40%,滦河分担率介于10%~20%,油气平台的分担率介于10%~20%;在莱州湾海域内,黄河分担率在60%以上,辽河、海河、滦河及油气平台的分担率均在10%以下;渤海中部海域,黄河分担率介于20~50%,辽河、海河、滦河分担率均在10~20%之间,油气平台的分担率介于10~30%。 4、利用箱式模型计算渤海各分区的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如下:在满足一、二类水质要求的前提下,渤海的石油烃环境容量为56804.9t,其中渤海中部海域环境容量是所有分区中最大的,占整个海域环境容量的66.3%,辽东湾次之,占14.0%,渤海湾及莱州湾环境容量相对较小,分别占整个海域环境容量的10.2%、9.5%;满足三类水质标准前提下,渤海的石油烃环境容量为414121.2t,渤海中部占64.5%,辽东湾占13.5%,渤海湾占11.3%,莱州湾占10.6%;在满足四类水质标准前提下,渤海的石油烃容量为699990.7t,渤海中部64.4%,辽东湾占13.5%,渤海湾占11.3%,莱州湾占10.7%。
【图文】:

渤海,地理位置


图 2-1 渤海地理位置环境海区属温带气候,常年受季风影响,,冬季受到亚洲大陆高压和,气候干寒;春季受西北太平洋高压和中国东南低压的作用有暴雨和风暴潮发生[73]。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 大陆性‖,最大月平均气温-4~0℃,四月为 7~11℃,七月为 23~26℃,十月年降水量在 500 毫升左右,其中 6 至 8 月雨水充沛,占全年。和盐度水温受陆地影响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平上与海岸线平行,中部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夏季,表面水

水系分布,环渤海,水系分布,温带


图 2-2 环渤海水系分布图 2-3 环渤海入海河流流域分布图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约古宗列盆地。黄河流119°E,32°N~42°N 之间,位于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流域面积约 80 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天祥;城市环境容量集成模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1年04期

2 支海宇;;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总量确定的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3 蔡莹;;怀化市鹤城区污染源普查与环境容量的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4 张云丰;王勇;;基于修正Logistic模型的游客流量预测研究——以重庆芙蓉洞开发为例[J];旅游研究;2010年03期

5 赵志学,顾妍春,李洵,姜虹,陈虹;松花江吉林江段挥发酚环境容量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6 何碧娟,陈波,邱绍芳,赖廷和;广西铁山港海域环境容量及排污口位置优选研究[J];广西科学;2001年03期

7 张虹;区域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模型研究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6期

8 王伟;林晓红;;基于环境容量的胶州湾水环境保护对策[J];节能与环保;2010年07期

9 郭振华,吴苏喜,胡可信,马乐凡;长株潭湘江段生态经济带建设水环境容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劢;李岩;韩政;王勃;慕金波;;黄河三角洲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J];山东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真理;李锦秀;李崇明;;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管理水环境容量[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叶继;;科学测算环境容量 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徐毅;于雷;吴舜泽;王金南;张治忠;逯元堂;;我国城市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4 高润宏;周梅;刘殿国;张慧东;;旅游生态学定义及定位的探讨[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海毅;汤洁;斯蔼;;TSP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6 张军;王华;;小清河引黄补水冲污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册)[C];1998年

7 郑双林;;环境容量计算在热电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8 李明明;;山西省山阴县大气环境容量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9 乔璐璐;刘容子;鲍献文;李真;;经济增长下的渤海环境容量预测[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君梅;戚华珍;胡央群;;慈溪市地表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薇;“绿色殡葬”,离我们的认知还有多远[N];新华日报;2010年

2 中科院院士 倪维斗;探寻最“清洁”能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张晓晖;广州不能一放了之[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4 通讯员 仲生;蕲春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N];黄冈日报;2008年

5 郭秉堂;以环境容量定污染排放量[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陈仲达;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N];金华日报;2006年

7 聂廷勇;啃下十块硬骨头[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环保新举措——污染物总量控制[N];淮南日报;2006年

9 洪和胜;拓展环境容量 推进可持续发展[N];台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常国梁 通讯员 常斌 建泉;泰兴:腾出环境容量保大项目[N];泰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3 丁东生;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虞兰兰;基于三维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式的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周建东;城市风景名胜公园环境容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李秉荣;包头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唐洪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葛长字;浅海鱼类网箱养殖的关键生态过程及容量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9 王长友;东海Cu、Pb、Zn、Cd重金属环境生态效应评价及环境容量估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小云;流域环境泥沙氮、磷平衡吸附与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学娟;渤海石油烃污染扩散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朱羿;电厂温排放的水环境数学模拟及热环境容量计算[D];河海大学;2005年

3 孙述海;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海燕;基于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优化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郝兴明;阿合奇县草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牧区环境容量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6 郝欣欣;山东省辖沂沭河水系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蔡惠文;象山港养殖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陈莉莉;青岛奥运帆船赛场海域环境质量分析及环境容量估算[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杨常亮;阳宗海总磷输入与水质响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苏文俊;海岛型城镇的环境容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2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42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