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及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图文】:
图4.1.1东半球夏季各支越赤道气流强度与秋季印度一太平洋SSTA相关分布(阴影区为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区域)a.40~50“E;b.85一95OE:e.100~110“E;d.120一130OE:e.145~155OE
2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秋季SSTA相关分布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气象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P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智;;一种预测我国汛期降水统计模型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2 孙密娜;管兆勇;张蓬勃;曹舒娅;;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南太平洋夏季海表温度变化主要模态的可能联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张冲;赵景波;;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长江流域气候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3期
4 蔡琼琼;周天军;吴波;李博;张丽霞;;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及其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5 杨亚力;杜岩;陈海山;张永生;;ENSO事件对云南及临近地区春末初夏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1年04期
6 陶亦为;孙照渤;李维京;李伟平;左金清;;ENSO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J];气象;2011年08期
7 张冲;赵景波;罗小庆;陈丽娟;;近60年ENSO事件与甘肃气候灾害相关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8 岳阳;管兆勇;谌伟;;夏季105~125°E垂直经圈环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联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许映龙;;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北翘预报分析[J];气象;2011年07期
10 张博;朱业;赵滨;何金海;;亚洲和南半球大气热源(汇)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一种综合监测两类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指标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2 程正泉;丁裕国;;全球气温与ENSO耦合振荡的初步分析[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两类ENSO事件监测指标的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崇银;穆明权;;ENSO本质的进一步研究[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丰启;崔晶;;ENSO暖位相向冷位相转换过程中的海气耦合研究[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陶利军;胡永云;;年际尺度上ENSO对Hadley环流边界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第三届研究生年会[C];2011年
7 杨海军;;增暖气候背景下的温和ENSO[A];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余志豪;何卷雄;杨修群;;PDO和ENSO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朱晓金;陈联寿;;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活动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朱益民;杨修群;陈晓颖;;PDO对ENSO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调制作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盘茂 赵宗慈;ENSO监测和预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1年
2 ;张祖强:从从容容才是真[N];科技日报;2003年
3 实习生 邓茜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张人禾:与时间赛跑 [N];科技日报;2004年
4 广东 罗奕东;打造另类PCI128[N];电脑报;2002年
5 苏振生;《汛期旱涝预测方法研究》出版发行[N];中国气象报;2000年
6 冯乐;第三部分 地理环境 海洋环境(下)[N];山西科技报;2003年
7 李丹;学笃风正科研路[N];中国气象报;2002年
8 ;冷暖骤变细评说[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李德水;天行有其道 地行有其常[N];重庆日报;2006年
10 冉瑞奎 王瑾;台风,你为啥还不来?[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婷婷;南半球环状模与ENSO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周先春;ENSO海气耦合模型的解析解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康霖;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时空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联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王天顺;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左金清;AO/NAO与ENSO的联系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6 秦淑莲;前期海温和ENSO指标与棉铃虫发生的遥相关及长期灾变预警[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军;角动量守恒对经圈环流建立和变异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彭丽霞;南亚高压气候异常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齐庆华;西太平洋暖池纬向变异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刘向文;澳洲北部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的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兵;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及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肖莺;印度洋偶极子与ENSO的关系以及对中国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曹璐;两类ENSO事件的监测及大气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磊;ENSO非对称的初步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丛晓明;近40a青海高原主要气象灾害对ENSO的响应[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韦冬妮;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气候变化与ITCZ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王平;越赤道气流、澳大利亚高压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杨丹宁;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PNA)事件的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张冲;1950年以来ENSO事件对我国气候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轶斐;北太平洋无风带位置的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5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4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