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及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中部分金属元素的化学组成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保栋,张正斌,刘莲生,郑士淮;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电泳性质的研究——Ⅰ.离子强度及pH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0年01期
2 张正斌,王保栋,刘莲生,郑士准;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电泳性质的研究——Ⅱ.海洋有机物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0年03期
3 李云海;杨作升;陈坚;陈晓辉;;东北太平洋中国合同区悬浮颗粒物元素地球化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5期
4 曹建平,黄奕普,刘广山,陈敏,李鸿宾;海洋悬浮颗粒物中氮同位素的EA-IRMS法测定[J];台湾海峡;2003年01期
5 党伟;张金萍;;室内悬浮颗粒的分布规律研究[J];大众科技;2007年03期
6 张波涛,董德明,杨帆,张薇,花修艺;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吸附铅和镉的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7 潘科,黄凌风,郭丰,黄邦钦;夏季黄海、东海鞭毛虫的丰度与悬浮颗粒物的关系[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6期
8 何本茂;童万平;韦蔓新;;北海湾悬浮颗粒物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J];广西科学;2005年04期
9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高等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再悬浮的影响[J];人民黄河;2007年04期
10 董德明;刘亮;高明;花修艺;李鱼;;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参数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铭阳;毕永红;胡征宇;朱孔贤;袁希功;;三峡水库悬浮颗粒物的周年变化[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国君;李超;;长沙市悬浮颗粒物的特征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路永正;董德明;刘亮;沈秀娥;花修艺;;松花江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生物膜中主要组分对Pb、Cu、Zn的富集[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涛;孙进忠;杜明性;王忠胜;王继明;;胶州湾地区区域工程地质稳定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东方;;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生态变化过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7 杨永亮;麦碧娴;潘静;李凤业;殷效彩;;胶州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董吉田;李萍;;胶莱运河开通后两湾海水交换可能性的探讨[A];胶莱人工海河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吴永森;张士魁;吴隆业;张绪琴;李宝华;郑建民;;胶州湾黄色物质物理及生化特性现场试验初步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宝宝真的安全吗?[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2 归燕;在家也能深呼吸[N];中国商报;2003年
3 记者 刘成 通讯员 赵法文;胶州湾产业新区加快建设生态新城[N];经济日报;2009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郑昱;三木集团15亿掘金胶州湾产业基地[N];证券时报;2010年
5 李攻;青岛要把胶州湾变城区“内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小艳邋代桂云 通讯员 管仁成;把胶州湾打造成“生态之湾”和“活力之湾”[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孙庆伟 王瑜 刘锟锋;大青岛涌动蓝色春潮[N];青岛日报;2010年
9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 高振会;胶州湾近岸污染变化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5年
10 代青;胶州湾湿地保护与恢复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娟;滨海环境石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吕淑果;胶州湾悬浮颗粒物中脂肪酸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初级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食物传递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原野;基于声学方法的中国近海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动力过程观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黄德坤;基于核素示踪的长江口、东海和海南东部近海泥沙的沉降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路永正;自然水体多相介质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6 丁辉;大沽排污河POPs归趋行为[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莹莹;长江口淡—咸水混合过程对营养盐在悬浮物—水之间分配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云海;中太平洋及东海陆架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刘秀娟;长江口海域氮的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10 罗孝俊;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口和邻近南海海域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彦宏;黄、东海及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中部分金属元素的化学组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王宏鉴;黄、东海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化学组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周楠;春季黄、东海悬浮颗粒物部分化学成分及金属元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李敏敏;我国典型近岸水体悬浮颗粒物后向散射特性研究[D];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13年
5 蔡立晨;湛江港海域悬浮颗粒物碳同位素时空分布及污染物来源示踪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6 赖建平;鄱阳湖区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碳、氮同位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熊志明;大气悬浮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预测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梁成菊;青岛近海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陈可;置换通风对悬浮颗粒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纪召启;舟山海域海洋悬浮颗粒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