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羟基磷灰石固定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4:12
【摘要】: 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瞩目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修复方法,而含磷材料修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正好具备了原位、经济、高效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修复方法,目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选择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对采集于葫芦岛的受重金属污染的沉积物进行固定化修复,用0.01mol/L CaCl2、MMS以及美国EPA毒性特性浸出程序中的两种浸取剂TCLP1#和2#浸提剂对修复后的沉积物进行单一浸提,并结合Tessier连续萃取技术,研究固定化修复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重金属的固定化效果。此外,为更好的研究重金属的固定化机理以及在固定化过程中重金属和磷的释放,本论文还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固定化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和磷的释放规律,最后通过XRD、SEM和FTIR等手段结合重金属各形态分布变化,用以尝试分析重金属固定化的机理。
【图文】:

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羟基磷灰石固定化研究


20添加HA修复前后沉积物的SEM图谱

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羟基磷灰石固定化研究


21添加HA修复前后沉积物的能谱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亮;张俊海;胡莹莹;霍城;王菊英;;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2 张玉芬;李长安;康春国;严玲琴;邵磊;张勇;;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表壳岩性的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曹源;仇雁翎;杨晓红;李力;朱志良;赵建夫;程炳宏;陈江;张海燕;姚玉鑫;;南太湖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及重金属污染现状[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4 董超;吴建政;朱龙海;胡日军;张伟;;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5 李世广;胡欣欣;唐亚;黄成敏;;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山地学报;2011年04期

6 姚文松;庄婉娥;林芳;汪厦霞;弓振斌;;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赵彦玲;郑世学;方治伟;喻子牛;;洪湖沉积物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J];菌物学报;2011年05期

8 于丽波;姜丽晶;汤熙翔;;海岸带沉积物环境中甲烷代谢菌的富集培养及混合菌群分析[J];台湾海峡;2011年03期

9 王永凤;王英民;李冬;徐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早上新世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0 吴庐山;杨胜雄;梁金强;苏新;程思海;付少英;龚跃华;祝有海;;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永;冯素萍;;沉积物中汞的消解测定方法研究[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景环;何孟常;;中国不同区域沉积物中的黑炭对菲的吸附作用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曲健;解天民;;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持久性有机物的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韩丹;刘希涛;;活性炭固定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可行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静;王琳玲;袁松虎;刘细祥;梅玲芳;王悦;陆晓华;;点源排放六氯苯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宁静;石学法;刘季花;黄朋;;辽东半岛西部海域沉积物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关平;王玉斌;;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史双昕;邵丁丁;周丽;黄业茹;;长江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吕昌伟;何江;沈丽丽;孙英;;哈素海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郝向英;曹香蕊;赵慧;郭博书;;黄河水体沉积物的表面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轶慧 记者  薛婧;“仿生式水底采样器”全国领先[N];黑龙江日报;2006年

2 邱红杰;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完成前半段任务[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张一玲;我国首次从大西洋底获得热液硫化物样品[N];中国海洋报;2005年

4 蒋军;在印度洋考察的日子[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于德福;我们能做的还很多[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6 仵德建 刘大正;环球大洋科考满载而归[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杜华斌;北极池塘发生大面积干枯现象[N];科技日报;2007年

8 记者 向杰;我首次从海底2600米“抓”出热液硫化物[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金小平;青岛海地所上半年工作有声有色[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孙银玲 记者 陈昌旭;大洋科学考察队凯旋[N];杭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景春;福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陈宇云;钱塘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D];浙江大学;2008年

3 易文利;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鲍佳;典型水体沉积物与点源周边环境的全氟烷酸类化合物污染现状及趋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友训;胶州湾和东太平洋海隆(~13°N)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王淑芳;深海热液口硫化物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黄清辉;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年

8 赵晶;南极中山站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宏基因组文库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黄健敏;填海区淤泥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晓丽;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与稳定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显元;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羟基磷灰石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司靖宇;金汞齐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在测量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中DO、Mn~(2+)和Fe~(2+)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吕伟香;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宫敏娜;黄河及河口颗粒物中正构烷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夏黎莉;鄱阳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吸附释放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尹丽;饶河口沉积物对铜吸附与释放特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周召千;东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王天宇;30米天然气水合物保真采样器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8年

9 谷阳光;广东沿海沉积物中生源要素、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刘国营;基于ANSYS和FLUENT的海底沉积物原位保真采样系统性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5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5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