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雷州半岛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化学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0:41
【摘要】:本研究于2010年7月在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共采集3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30个站位柱状沉积物样品,选择六种重金属元素铜、铅、砷、镉、锌、铬等为研究对象,并按自然条件将整个研究海域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东区、南区(琼州海峡北岸)、西区,考察在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累积、迁移规律及其生态效应,探讨近岸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及其输入途径,同时对整个雷州半岛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雷州半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砷6.40±3.40μg/g、铅21.2±12.7μg/g、铬45.0±22.4μg/g、铜12.0±9.44μg/g、锌44.6±31.2μg/g、镉0.082±0.061μg/g。其中,铅、铬、铜、锌、镉在三个区域分布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东区西区南区,砷则为西区东区南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砷、铬、铅、镉的平面分布特征较为一致,最高值均位于东区吴川市至湛江港之间局部海域,显示与雷州半岛主要的陆地径流即东区鉴江出海口关系密切。而在南区琼州海峡北岸所表现出的较低表层重金属含量水平,与其海水动力学作用较强的因素有关。 (2)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砷10.4±4.67μg/g、铅28.7±11.4μg/g、铬57.0±36.1μg/g、铜18.5±13.6μg/g、锌63.1±44.0μg/g、镉0.134±0.212μg/g。通过对各区三个代表性柱状样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由底至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可知:镉在各区代表柱状样中无明显上升趋势;砷在东区硇洲岛附近海域、西区界炮镇近岸有逐渐上升的明显趋势。铜在东区前山镇附近海域、西区北和镇附近海域也有含量上升的趋势。锌在东区硇洲岛海域含量上升趋势较明显,东区前山镇和西区企水镇附近海域上升幅度较小。铅在西区北和镇近岸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硇洲岛与界炮镇附近海域的上升幅度较小。而铬在东区前山镇附近海域蓄积含量上升趋势较明显,东区硇洲岛、西区北和镇的上升幅度较小。重金属在柱状沉积物的垂直分布情况,总结其原因,主要与人为活动、海域地理情况及重金属元素自身的迁移能力等有很大关系。 (3)以BCR四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砷、铬、铜、锌、镉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94.1%、91.3%、77.1%、68.4%和72.4%;铅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分别约为总量的40.6%和44.1%。根据重金属元素各自所提取的非稳态所占的比重、实际提取量和毒性响应系数等因素综合分析可知,在雷州半岛近岸海域的沉积物中,目前铅是六种元素中最有可能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 (4)以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为评价标准,所有站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处于一类标准水平。此外,砷、铅、铬在一些站位有逐渐累积超过一类标准水平的可能性。其中,表层铬由于平均含量最接近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未来超标的可能性最大。而对沉积物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时,结果表明目前生态危害风险为轻微水平。这说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沉积物整体质量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彬;徐培;;浅谈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成因及科学调控的研究途径[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2 徐峰;牛生杰;张羽;赵丽娟;岳岩裕;刘霖蔚;蔡寿强;张书文;;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涂晨;李振高;;多氯联苯在紫花苜蓿体内的积累、分布及形态[J];土壤;2011年04期

4 吴志荣;;“借东风”——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的气象战[J];科学24小时;2011年Z1期

5 王国华;陈海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工程特性试验[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孙花;谭长银;黄道友;万大娟;刘利科;杨燕;余霞;;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积累、有效性及形态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郎喜白;;201003号台风“灿都”分析[J];海洋预报;2011年03期

8 邱国华;;土壤-植物系统中氚迁移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1年03期

9 刘一鸣;;广东九龙山鸟类资源初步调查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年04期

10 张杰;胡继伟;黄先飞;林陶;夏品华;李存雄;;百花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康厚军;张东;陈戏三;;铀在场址地下水中的化学形态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3 王祥科;;Eu(Ⅲ)和Ni(Ⅱ)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和微观结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邹仁爱;陈绍愿;陈俊鸿;;雷州半岛年降水量序列分析及预报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魏松峤;金戈;陈永顺;;海南地幔柱的地震观测证据[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黄晓梅;简茂球;;雷州半岛干旱特征及其环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杜尧东;;雷州半岛农业用水危机与节水农业[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元根;刘丛强;张国平;吴攀;朱维晃;;铅锌矿山开发导致的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钟巍;薛积彬;甄治国;刘伟;郑琰明;马巧红;蔡颖;;雷州半岛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变化的泥炭沉积记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曾黄锦;陈红宏;;雷州半岛2005年春夏干旱成因分析及研究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金凤;《雷州半岛的雷文化》首发[N];湛江日报;2011年

2 《解放军画报》原副社长、高级编辑、作家、摄影家 陈立人;雷州打雷好[N];湛江日报;2009年

3 吴齐强;雷州半岛菠萝香[N];农民日报;2001年

4 记者 崔财鑫 通讯员 刘如春 杨焕星;雷州半岛地下藏“水库”[N];南方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如春 特约记者 杨焕星;雷州半岛地下水年可采49亿立方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维 刘如春 本报特约记者 杨焕星;雷州半岛:“苦旱”源于工程性缺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祝桂峰 本报通讯员 杨焕星;地下水,能不能解雷州半岛之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8 李辉邋戴双喜 尹沛华;一号台风“浣熊”来势汹汹[N];湛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邱君红 实习生 刘沃金 通讯员 尹沛华;我市紧急部署防御“利奇马”[N];湛江日报;2007年

10 李辉;部署防御第14号热带风暴[N];湛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维栋;雷州半岛红树林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胡晓荣;动物体内汞硒化合物的形态结构及毒性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赖启宏;珠江三角洲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生态环境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张东;铀在地下水中化学形态及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5 王再岚;内蒙古西部公路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张金彪;镉对草莓的毒害及机理和调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7 杨永强;珠江口及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刘华琳;玉米对砷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朱成庆;雷州半岛桉树工业人工林培育模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王欣;苎麻镉耐性机制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宇君;雷州半岛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化学形态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2 姜雪丽;水泥熟料矿物中Cr、Cd、Pb等有害组分的化学形态及其在水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晓玲;肺癌组织中微量元素水平及其形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花利忠;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3PG模型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5 廖琳;海豚肝脏中元素含量及铜、镉化学形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李勇军;人体癌组织中微量元素水平及其形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7 吴慧梅;大棚种植方式对蔬菜中重金属迁移及富集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静;湘南地区几种耕地土壤Cd的化学形态及添加Cd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生物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符增源;雷州半岛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鹤地水库洪水预报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10 吴涛;成都市表生土壤镉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64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64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