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我国南黄海蓝点马鲛和银鲳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09:03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卫星地面站提供的NOAA/AVHRR MCSST数据和NASA/GSFC/MODIS提供的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利用遥感软件Surfer等值线分析的空间可视化方法,结合黄海的自然环境特征,研究了我国南黄海海域2006年4-6月份的海表温度水平分布特征和海水叶绿素的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调查和研究了我国南黄海蓝点马鲛和银鲳渔获量的分布状况,定量研究了蓝点马鲛和银鲳渔获量与海洋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主要结论如下: 1.在本文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蓝点马鲛渔获量比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32.5°-34°N,121.5°-123.5°E海域;银鲳主要集中在32.5°-34°N,122°-123.5°E的海域。 2.蓝点马鲛在4-6月份有渔获量的温度范围为6-20℃,其中温度在10-14℃时CPUE较高,此时蓝点马鲛的CPUE所占百分比为53.51%,在12-13℃时最高,约为17.2%。 银鲳在4-6月份有渔获量的温度范围为6-20℃,其中温度在9-14℃时CPUE较高,此时银鲳的CPUE所占百分比为75.76%,在12-13℃时银鲳的CPUE百分比最高,约为20.35%。 3. 4-6月份,蓝点马鲛的主要渔获产量分布在0.1-0.3mg/ m 3叶绿素浓度范围之内,此时蓝点马鲛的CPUE所占百分比为96.48%;当叶绿素浓度含量为0.12-0.22mg/ m 3时,CPUE最高,所占百分比为64.79%。总体上,叶绿素浓度含量为0.1-0.25mg/ m 3之间的范围CPUE都比较高。 在4-6月份,银鲳的主要渔获产量分布在0.1-0.3mg/ m 3叶绿素浓度范围之内,此时银鲳的CPUE所占百分比为95.87%;当叶绿素浓度含量为0.1-0.18mg/ m3时,CPUE最高,所占百分比为67.24%。总体上,叶绿素浓度含量为0.1-0.27mg/ m3之间的范围CPUE较高。 4. 4月份SST与蓝点马鲛CPUE的相关性较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而5、6月份SST与蓝点马鲛CPUE的相关性较差一些。此外,4月份整个海域的CPUE皆与SST呈正相关;5月份低温海域CPUE与SST呈正相关,高温海域则呈负相关;6月份SST与CPUE在低温海域为正相关,高温海域为负相关。4-6月份叶绿素浓度同蓝点马鲛的CPUE关系多为负相关。CPUE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性较低,整体上随经纬度无显著的变化,CPUE较高的海域主要位于32.5°-34°N,121.5°-123.5°E附近。 4月份和5月份SST与银鲳CPUE的相关性较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而6月份SST与银鲳产量的相关性较差。4月份整个海域的CPUE皆与SST呈正相关;5月份低温海域CPUE与SST呈正相关,高温海域则呈负相关;6月份SST与CPUE在低温海域为正相关,高温海域为负相关,与蓝点马鲛类似。4-6月份叶绿素浓度同银鲳的CPUE关系也多为负相关。CPUE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性较低,整体上随经纬度无显著变化,CPUE较高海域主要位于32.5°-34°N,122°-123.5°E附近。
【图文】:
1990 年初至今,近 10 多年来,由于我国的渔业产量大幅上升而使世界渔业总产量也逐年上升,如果不计算我国的渔业产量,世界渔业每年总产量波动不大,维持在 8000 万吨左右,,年增长率几乎为零;如果计算上我国的渔业产量,世界渔业总产量到 2000 年已经达到约 1.3 亿吨(图 1-1)。
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 200 米深的大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温带海区季节变化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于浮游生物繁殖。另外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也很丰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14
本文编号:2670657
【图文】:
1990 年初至今,近 10 多年来,由于我国的渔业产量大幅上升而使世界渔业总产量也逐年上升,如果不计算我国的渔业产量,世界渔业每年总产量波动不大,维持在 8000 万吨左右,,年增长率几乎为零;如果计算上我国的渔业产量,世界渔业总产量到 2000 年已经达到约 1.3 亿吨(图 1-1)。
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 200 米深的大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温带海区季节变化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于浮游生物繁殖。另外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也很丰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耀亮;;遥感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及展望[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2年04期
2 韩士鑫;刘树勋;;海渔况速报图的应用[J];海洋渔业;1993年02期
3 张启龙,翁学传,杨玉玲;南黄海春季水团分析[J];海洋与湖沼;1996年04期
4 潘德炉,李淑菁,毛天明;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7年06期
5 井彦明,谭世祥;海南岛海区(含西沙海域)渔海况速报试验[J];海洋技术;1996年03期
6 张建华,王志珍,彭永红;南海近海渔场航空测温[J];海洋预报;1996年04期
7 朱建荣;长江口外海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动力成因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8期
8 王立华,黄其泉;3S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和前景展望[J];计算机与农业;2002年12期
9 詹海刚,詹海刚,施 平,陈楚群;利用神经网络反演海水叶绿素浓度[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10 王保华;美国利用NOAA极轨环境卫星反演海面温度的发展现状[J];气象科技;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670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706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