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水中DMS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09:58
【摘要】: 二甲基硫(DMS)是海洋排放量最大的挥发性硫化物,影响气候变化。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费在DM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黄海中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作了两种海洋浮游微藻的DMS和DMSP的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两种海洋浮游微藻的DMS、DMSP生产的研究 本文选择了DMS的高产藻种三毛金藻(Prymnesiophytes)和黄海的优势藻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两种海洋微藻生长周期内藻体细胞的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释放到水体中的二甲基硫(DMS)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盐度、氮营养条件对两种微藻DMSP、DMS生产的影响以及硅浓度对中肋骨条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肋骨条藻和三毛金藻都可以生产DMS,但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三毛金藻DMS平均生产率约为中肋骨条藻的300倍。藻细胞的DMSP、DMS浓度与微藻生物量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生理阶段的DMS的释放量不同,DMS的大量释放均出现在衰老期,中肋骨条藻衰老期DMS平均浓度是指数生长期的5倍,三毛金藻衰老期DMS释放速率为指数增长期的8倍。氮浓度对两种微藻的作用不同,高氮浓度会促进三毛金藻DMSP和DMS的生产、抑制中肋骨条藻的DMSP、DMS生产。盐度的增加促进两种微藻DMSP、DMS的生产。中肋骨条藻的种群数量,DMSP、DMS产量在不同Si浓度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 2、黄海DMS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黄海海域DMS的生物生产速率在次表层的变化范围为2.41~10.35nM?d-1,在微表层中变化范围为2.96~13.53 nM d-1,平均值分别为5.39 nM d-1和7.31 nM?d-1。微表层的生物生产速率略高于次表层。DMS的生物消费速率在微表层为2.59~9.67 nM?d-1,在次表层为1.89~7.13 nM?d-1,平均值分别为5.56 nM?d-1、4.09 nM?d-1。微表层的生物消费速率略高于次表层(除了个别站位外)。微表层和次表层中生物生产与消费有一定的相关性;微表层中的生物消费也与次表层中的生物消费相关。 (2)黄海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受现场海洋环境条件和生物条件(如:温度、盐度、DMSPd、叶绿素a以及浮游植物组成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DMS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MSPd的浓度及其消费途径、海水温度都对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3)微表层作为海洋物质输送的主要界面,在DMS的整个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微表层中,DMS的主要去除途径是海-气交换,而生物消费相对次之。 3、黄海围隔实验(营养盐对DMS产量的影响) (1)围隔实验DMS浓度在实验三天后快速增长,到围隔第8、9d达到最大值。各围隔袋DMS浓度从起始的5nM左右增加到110.37-144.70 nM,增加了19.5-26.6倍,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27-4.54倍。加入的沙尘对DMS的生产没有影响。 (2)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对DMS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盐的加入促进了DMS的生产,NH4-N更有利于黄海DMS的生产。 (3)围隔试验DMS浓度同叶绿素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图文】:

实验装置,颗粒态,冷藏室,顶空


放置冰箱冷藏室中(4℃)过夜,使里面溶解态的 DMSP(DMSPd)完全转化成 DMS。对于颗粒态 DMSP(DMSPp)的分析,将滤膜放入同样大小盛有蒸馏水的玻璃瓶中,加入相同的 NaOH 溶液至充满,,避免顶空,密封后冷藏(4℃),使 DMSPp完全转化成 DMS。然后分析其中 DMS 的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3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桂朋;康志强;景伟文;;海洋中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方晨,胡敏,曾立民,唐孝炎;海水中二甲基硫的测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3 苏界殊,龙云飞,李韧韬;分光光度测溴法定量分析二甲基硫(DMS)的含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金晓英,袁东星,陈猛;海水样品中二甲基硫的气相色谱测定[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正斌,杨桂朋,张建武;水溶液中二甲基硫的化学氧化过程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6 李和阳,王大志,林益明,洪华生;海洋二甲基硫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崔贞,张曼平,盛平,张慧珍;气提—冷阱气相色谱测定海水中的二甲基硫[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8 柯为;微生物生产辅酶Q[J];生物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9 林益明,李和阳,王大志,陈猛,袁东星,洪华生;塔玛亚历山大藻生成二甲基硫和二甲基硫丙酸的实验研究[J];台湾海峡;2001年03期

10 ;大海气息的真相[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宏伟;周柳强;蒙炎成;黄美福;;广西石山地区生物生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及提高生物生产的主要途径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沈萍萍;齐雨藻;王艳;段舜山;;广东沿海海水及海藻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基硫丙酸(DMSP)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李猛;袁东星;金晓英;李权龙;;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二甲基硫、二甲基巯基丙酸与二甲亚枫[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齐雨藻;王艳;沈萍萍;徐宁;陈菊芳;吕颂辉;;广东沿海海水及海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基丙酸(DMSP)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杜林;徐永福;葛茂发;;臭氧与硫醚的气相反应动力学[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黄良民;宋星宇;谭烨辉;刘胜;尹健强;张建林;;南海区域生态系统生物生产过程及环境调控[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邬鸣;张立实;;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评价[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周P;高俊莲;;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摇瓶培养及其油脂提取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杨东方;高振会;张洪亮;赵升;李梅;;胶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变化的探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任继周;;草业科学战略契机刍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丽莎;博奥投资1.5亿在蓉建基地[N];四川日报;2009年

2 ;为控温,珊瑚礁可能会自己造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记者 周振兴 通讯员 孔繁友;科区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攀升[N];通辽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鲁宓;土地没有了 我们立足何处[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5 记者  张婷婷 李凌翌;自然保护区成都力争拿下第三个国家级[N];成都日报;2006年

6 张琦;糖可制成环保型玻璃[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特约记者 刘宽胜;25个石化项目获北京发明奖[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记者 刘志伟;湖北:科学发展观成热议话题[N];科技日报;2006年

9 孙彦福 孙福承;科区工业运行实现“三超”[N];通辽日报;2007年

10 葛诗畅;向大自然学习[N];贵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洪海;中国东海、黄海DMS和DMSP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房豪杰;水相中含硫化合物与氧化性自由基微观反应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杨洁;中国海域中二甲基亚砜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厉丞p

本文编号:267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7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