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北太平洋海温三极子模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22 20:57
【摘要】:研究证实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范围区域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关于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第一模态(PDO)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并取得了大量有现实意义的成果。本文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定义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EOF分解第二模态为北太平洋海温三极子(North Pacific Tripole NPT)模态,相应时间序列为NPT指数。随后,对NPT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NPT模态和NPGO模态的联系与区别,并对NPT模态的气候影响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NPT模态是客观存在的,相比PDO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与北太平洋NPT模态相联系的SST异常空间分布呈现出三中心的形态。NPT正位相对应南北两个异常暖中心,中间一个异常冷中心。NPT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且在不同时期周期特征不同。NPT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2月和8月强度较强。 (2)NPT模态和NPGO模态作为北太平洋地区不同气候因子EOF分析的第二模态,它们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物理反映,但由于影响它们的因子非常复杂,两者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空间分布的强度和异常中心的位置,及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频谱分布上。 (3)NPT模态对全球很大范围的气温和降水有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洋地区降水异常从北太平洋向南偏东方向依次交替出现正负中心。大气强迫NPO可能通过地面风场和与风场有关的海表流场作为媒介对NPT海温异常的形成和维持起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1.11;P7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垂;张立凤;王业桂;;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的年际变化及其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2 杨修群,朱益民,谢倩,任雪娟,徐桂玉;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4年06期

3 谭桂容;孙照渤;闵锦忠;朱艳峰;;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及其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J];大气科学;2009年05期

4 张学洪,俞永强,刘辉;冬季北太平洋海表热通量异常和海气相互作用——基于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5 江志红,屠其璞,施能;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诊断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6 张立凤;吕庆平;张永垂;;北太平洋涡旋振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7 陈科艺;王谦谦;毛文书;马慧;;江淮北区6~7月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3期

8 覃军;方虹;王学忠;王盘兴;;西风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准10a周期变率的联系[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9 王会军;孙建奇;范可;;北太平洋涛动与台风和飓风频次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7期

10 王会军;贺圣平;;ENSO和东亚冬季风之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的减弱[J];科学通报;2012年19期



本文编号:267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7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