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北海市沿岸风暴潮特征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00:29
【摘要】:北海市是一个滨海旅游城市,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东北岸,与海南岛隔海相望,临近东南亚各国,北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一个少有的天然良港。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北海市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其旅游产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然而,北海市是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风暴潮灾害给北海市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递增趋势,其严重制约了北海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因此,掌握和了解北海市沿岸风暴潮灾害特征和准确地预报风暴潮增水,这对地方政府指挥防风防潮有着十分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也关系到北海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对于海洋开发、港口建设、航运、军事和防御海洋气象灾害,都具有有着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根据1965-2009年间影响北海市沿岸的热带气旋资料和风暴潮增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北海市沿岸的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北海市沿岸平均每年发生风暴潮增水2-3次,其中较大以上强度的风暴潮增水每年0.87次,严重以上强度的风暴潮增水每3年有一次;北海市沿岸每年4-11月均有可能发生风暴潮增水,且集中在7-10月,尤以9月最多,这与影响北海市沿岸热带气旋逐月分布情况相一致。其中,一般及以上程度的风暴潮增水7-10月出现最频繁,较大及以上程度的风暴潮增水在7-8月出现最多,而严重及以上程度的风暴潮增水仅7月出现最多,特大风暴潮增水没有出现过;影响北海市沿岸的热带气旋主要以西北行路径为主,且多是穿过雷州半岛或海南岛后在越南沿海登陆,此种情况下,风暴潮增水曲线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另外,本文还采用Pearson-Ⅲ分布和Gumbel分布来估算风暴潮增水频度,得出北海市沿岸不同重现期的高潮位值。 最后,本文根据1965-2008年共77个热带气旋影响过程的风暴潮最大增水资料,采用杰氏风暴潮统计相关预报和数值预报等两种方法进行后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杰氏预报方法的计算值与左路台风的实测值拟合最好,但是,当实测值"f70cm时,其计算值大于左路台风的实测值,当实测值㧐70cm时,其计算值小于左路台风的实测值,呈现这种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杰氏风暴潮统计相关预报方法的理论依据有关系;数值预报方法的计算值与左路台风的实测值拟合最好,但是,无论左路台风(实测值㧐70cm)或中路台风,数值预报方法的计算值都小于实测值,而其它两路台风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呈现这种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数值预报方法的计算区域大小有关系;两种预报方法结果检验,得出杰氏风暴潮统计相关预报方法预报效果较好,其相对误差最小出现次数占总数的61.0%,而数值方法相对误差最小出现次数较低,为39.0%,预报效果较差;无论绝对误差、或占总数的比例,皆以杰氏风暴潮统计相关预报方法为最高;两种方法对三种热带气旋类型的后报结果检验,得出无论右路台风、中路台风、左路台风(实测值"f70cm)或左路台风(实测值㧐70cm)的风暴潮最大增水预报,杰氏风暴潮统计相关预报方法计算结果均最好,尤其是对左路台风(实测值"f70cm)的风暴潮预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磊;;北部湾热带气旋增减水实例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程志强,,余灿花;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后报模式[J];热带海洋;1994年03期

3 严光华,林仲平,吴志伟;9012号热带气旋维持的卫星云图和垂直结构特征分析[J];台湾海峡;1995年02期

4 高鸣!江苏;我国夏秋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热带气旋[J];水利天地;1996年03期

5 孔宁谦;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1997年01期

6 张秀芝,黄秀芬,李江龙,宋珊,吴术礼;一百多年来影响黄渤海热带气旋天气气候分析[J];海洋预报;1997年04期

7 李曾中,薛建军,皇甫雪官;DLH1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J];气象科技;1997年01期

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9 林志强;1996年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及其灾害分析[J];广东气象;1997年03期

10 孙峰,刘式适;热带气旋的准平衡动力学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申宜;张慧;解晓静;刘阳;叶向顶;;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的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吴如松;;及时分析气象,化解航行风险[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3 戴秦如;陈宏义;;温台沿海登陆型热带气旋极大风速时空分布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4 王祥涛;高超;;船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显示系统[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朱福海;;海上防台避台的方法及对策[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1集)[C];2010年

6 张永宁;曾振球;;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分析[A];2002海洋船舶防台论文集[C];2002年

7 何小娟;徐一晖;林佩玲;郭兴业;;两个相似路径热带气旋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应明;吕建华;徐明;杨秋珍;;热带气旋相对能量盈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晓丽;;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关系浅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芳丽;崔少萍;;登陆粤东的0904号热带风暴“浪卡”和0906号台风“莫拉菲”的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起豪 孙楠 张倩;三个热带气旋共同影响我国并不多见[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姚小敏;迟来的“热带气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记者 刘绍翔;三个热带气旋接踵逼近我市[N];台州日报;2010年

4 ;热带气旋分级[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记者 李伟;粤琼台闽成秋季热带气旋最爱登陆点 浙江最受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王乃仙;热带气旋的编号和命名[N];光明日报;2004年

7 ;如何给热带气旋命名[N];中国气象报;2000年

8 记者 卢志民;今年或有多个热带气旋影响粤西[N];湛江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胡玉蓉 陈世清;海南精细化预报与热带气旋预报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敬涛;四问“米雷”[N];中国气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星;热带气旋全球模态及西北太平洋频发区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洋;ENSO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胡邦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风场计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玲玲;热带气旋在海洋能量平衡和水团平衡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陈光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黄勇;东中国海波候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吴岩峻;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冯业荣;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9 邹燕;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与东亚副热带季风年际变化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梁旭东;模式约束三维变分资料同化技术及其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子眉;北海市沿岸风暴潮特征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马轲馨;船舶绕避热带气旋方案效益评估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吴联要;内核及外围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傅雯;空间相似技术及其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新厂;浙江热带气旋灾情变化特征与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王腾;热带气旋过境对长江河口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力;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侃;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变性加强和减弱的对比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赵军平;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贺靓;三种不同路径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2012年



本文编号:2680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0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