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脂肪酸类生物标记物的初步分析及其在营养盐界面交换过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7 06:33
【摘要】:本文应用GC—MS和GC—IsoMS技术,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这一特定海域三个季节(2002年8月,11月,2003年2月)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脂肪酸的种类、来源、含量的平面、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区分脂肪酸种类,含量与相关环境参数的关系,以及脂肪酸之间的关系,间接的反映并区分这一区域内沉积物中脂肪酸的源和汇。同时借助特征的细菌源脂肪酸,结合δ13C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细菌在营养盐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过程中的作用,解释微生物在调控营养盐界面交换及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现得到如下结论: 1 东海沉积物中脂肪酸含量、种类丰富,共在样品中检测出脂肪酸35种,定量27种,含量范围从约0.1~100ug/g。沉积物表层中总脂肪酸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比较明显。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海源对脂肪酸的贡献最大,陆源输入相比很小;秋季陆源的输入明显增加,冬季陆源的输入相对比例也较高,从夏季到冬季沉积物对脂肪酸的同步进行掩埋和降解作用。这一结果在影响脂肪酸因素的因子分析中得到较好的证实。 2 对含量较为丰富的23种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大致分为三类,ⅰ碳数大于20个的脂肪酸,从22碳酸到26碳酸;ⅱ奇数碳数和支链脂肪酸,以正十五、十七碳酸及其异构支链脂肪酸为主;ⅲ主要是由含碳数12~20的饱和及不饱和偶数碳脂肪酸组成。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初步认为20碳数以上的脂肪酸是陆源产生的,奇数碳数和支链脂肪酸是细菌来源,其余的是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产生。根据分析单一脂肪酸的δ~(13)C‰稳定同位素数值,20碳数以上的脂肪酸的δ~(13)C‰平均是—31.7‰,14碳到18碳数的脂肪酸的δ~(13)C‰平均是—25.3‰,支链与奇数碳数脂肪酸的δ~(13)C‰平均是—22.3‰,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较好的确认脂肪酸的来源分别是陆源、海源和细菌来源。 3 结合柱状沉积物中单—脂肪酸δ~(13)C‰数值的变化和总脂肪酸以及饱和、不饱和
【图文】:
、2.晚速沉积区,3暂日幼谬翅复4稳定域钟届呕5现代水下三角洲(杨光复,,1男佗)左右出现了最低值,但是仍符合总体降低的状变化并下降的现象与吴莹(1999)对于渤分析结果一致。对比图(3.2)2003年2月(冬
图.43溶解氧、vOP4-P(平均)与细菌源脂肪酸(BAF)季节变化趋势与vNDI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1,P<.00001)对于DNI的界面交换过程有促进作用;同时TEA与vDNI之间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41
本文编号:2683112
【图文】:
、2.晚速沉积区,3暂日幼谬翅复4稳定域钟届呕5现代水下三角洲(杨光复,,1男佗)左右出现了最低值,但是仍符合总体降低的状变化并下降的现象与吴莹(1999)对于渤分析结果一致。对比图(3.2)2003年2月(冬
图.43溶解氧、vOP4-P(平均)与细菌源脂肪酸(BAF)季节变化趋势与vNDI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1,P<.00001)对于DNI的界面交换过程有促进作用;同时TEA与vDNI之间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4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鑫;黄东海浮游食物网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2683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31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