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国近海锋面时空特征研究及现场观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30 14:29
【摘要】:海洋锋是典型的海洋中尺度现象之一,是影响海洋流场结构、海洋热量交换与物质输运和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洋生物化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控制要素。海洋锋面在空间上呈狭长带状结构,,锋面水文要素均具有较高的水平梯度,锋面也是海洋能量从大尺度向较小尺度的传递过程中表现最强烈的地方。海洋锋可与其他海洋中尺度现象相关联,锋面和中尺度涡旋之间联系密切,涡旋具有成锋作用,而锋面的不稳定性也可产生涡旋;锋面在垂直方向的表现即为跃层,而跃层是产生海洋内波的基础。 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各类卫星资料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关注中国近海及黑潮流域范围内海洋锋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动力机制特征等相关研究;探讨中尺度现象在生态学方面的响应;分析海洋调查信息,用实测数据证实和修正得到的结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东海黑潮与陆架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海温锋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而同期水色锋的季节性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使用水色数据来刻画海洋锋的结果更贴近于实际情况;对台湾东北海域夏季明显存在的强海温锋现象,我们认为是与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密切相关。 2.投放于吕宋海峡中部的Argo经常会漂移至南海内,对进入南海Argo浮标记录的轨迹信息和温-盐剖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南海北部陆坡附近的上层海洋中存在着高盐的黑潮水特征,且同期的海温遥感数据也在台湾岛西南海域捕捉到暖丝的现象。对吕宋海峡西南海域进行长时间序列的ADCP潜标观测,流速剖面数据显示200m层上方海流流向以西或西北为主,而在200m层以下则是东向流占优,这种现象说明该海域内黑潮锋面入侵的形态不容忽视。 3.在吕宋岛以西海域,中尺度涡旋和强海温锋的共同作用使得局地海温更接近于适宜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区间范围,并在局部冷海域内形成高浓度叶绿素自组织核心,吕宋冷涡像是一个营养泵以维持叶绿素的形成,构成了关于叶绿素的耗散结构系统;Rossby波是与泵连接的传送带,辅助叶绿素的扩散,形成了吕宋岛以西冬季独特的叶绿素浓度分布。
【图文】:

中国近海,白线,等深线,黄海


刘泽 中国近海锋面时空特征研究及现场观测分析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仅在东部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大水深位于渤海东部的老铁山水道约为 86 m,黄河是渤海主的盐量来源。黄海(the Yellow Sea)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最深处位于济州岛北侧约为 140 m,黄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海相通,长江(the Yangtze River)是黄海和东海主要的淡水

分布情况,海面高度,异常数据,标准差


近海有代表性的中尺度涡旋中尺度现象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尺度涡(the mesoscale eddy)的确认从对大洋环流结构的认识,是 20 世纪海洋科学重要的进展之一,关于中域若干涡旋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王桂华等(2005)、管秉贤等(2006)7)作了详细论述。南海和黑潮流域在空间上受强西边界流、东亚季风和影响,中尺度现象十分丰富;通过对长时间序列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000)认为南海内部的中尺度变化要明显弱于南海外黑潮中的中尺度变化中尺度变化最主要集中在吕宋海峡北部至越南以东这条南海的西边界附03; 2005)总结了南海内中尺度涡的生成和运动规律,并且指出冬季南海涡的产生与局地的风应力旋度密切相关(Wang G. et al., 2008)。本节中够对研究内容产生重要影响的涡旋作进一步介绍(见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3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巢纪平,陈显尧;沿岸上升流和沿岸急流的一个半解析理论[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桂华,苏纪兰,齐义泉;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3 郭炳火;;东海黑潮锋面涡、暖丝和暖环[J];黄渤海海洋;1992年03期

4 修树孟,王克,孙培光;台湾东北海域冷涡及其变异的遥感信息研究——Ⅰ.冷涡的季节性变化[J];黄渤海海洋;2001年02期

5 孙湘平,修树孟;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特征[J];黄渤海海洋;2002年01期

6 孙湘平,修树孟;台湾东北海域冷涡的分析[J];海洋通报;1997年02期

7 管秉贤;EVIDENCE FOR A COUNTER-WIND CURRENT IN WINTER OFF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86年04期

8 方越,方国洪,于克俊;ADI BAROTROPIC OCEAN MODEL FOR SIMULAT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CHINA SOUTHEASTERN WATERS[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96年04期

9 陈更新;侯一筠;储小青;齐鹏;胡珀;;The variability of eddy ki/netic ener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educed from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年04期

10 毛汉礼,任允武,万国铭;应用T-S关系定量地分析浅海水团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64年01期



本文编号:2688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8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