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6-01 06:22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1980~2002 年的 22 年中,海洋灾害的经济损失大约增长了 30倍,其增长速度高于沿海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减灾防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沿岸人民的生活及环境。 开展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研究是海洋灾害调查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按照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在时间上的演替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其空间范围进行灾害地质稳定性区域划分,为海洋区域资源开发、海洋功能区划、海上与海岸工程建设和因地制宜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生产应用价值。 东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关系到我国东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持续发展。东海海洋灾害严重,各种灾害地质因素破坏了海底稳定性,给海洋工程设计造成极大的危害。开展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为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分析已经发现的 20 多种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的致灾机理,总结已有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以海洋灾害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为目的的分类方法,将已经发现的海洋灾害地质因素按照危害作用方式和存在位置进行分类。 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灾害地质调查的现状,按照评价指标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地面破碎程度、地层承载力、地层不均一密度和地震烈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分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国家专项调查“我国陆架及其临近海域灾害地质调查与评价”课题获得的大量调查资料,以及近十年来东海海域开展的各项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和阐述了东海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和灾害地质因素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利用东海多波束全覆盖水深数据和1′×1′重力地形数据建立1km×1km的东海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两个指标。数字化《东海及其临
【图文】:

沙波,沙脊,珊瑚礁,声纳


第二章 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理论体系三、海洋灾害地质因素产生危害的作用机制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灾害地质因素达 20 多种,按照其赋存部位分析主要灾害地质因素之所以称为“灾害地质因素”的原因。(一)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因素沙波与沙丘 是分布在砂质海底、由潮流、波浪和底流搬运堆积所形成的丘岗状堆积体,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潮流和波浪底流主流向。沙波的发育与波浪、海流的强度、海底沉积物的组成、水深和区域地形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底沙波、沙丘的存在使海底坎坷不平(图 2.2),会给海底石油工程,特别是油气管线的建设造成困难。然而,沙丘的活动伴随而来的海底强烈冲刷和淤积,泥沙的群体运动等,对海底油气管道、光缆等工程将会产生更大的威胁。同时,地震时砂体液化,将引起桩基倾毁、输油管道折断等重大事故。沙脊

影像,侵蚀沟槽,多频,东海


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理论研究与实践海底动力地貌过程是侵蚀过程,海底面处于刷深的动态变化中,本身就貌体。和侵蚀陡坎 陡坎和陡坡都是海底地形坡度急剧变化的陡峭地段(图 陡坎或陡坡的地区,海底地形崎岖不平,对海底管线敷设和维修都会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外力诱发下,就会引起海底重力滑坡、泥流所以,,陡坡、陡坎是重要的灾害地质因素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群;;对加强广西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07年04期

2 于保华;天津沿海海洋灾害与防御对策[J];海洋信息;1994年12期

3 赵主宽;;二十世纪海洋灾害反思[J];海洋世界;2002年08期

4 柯普;;海洋灾害知多少[J];科学24小时;2009年05期

5 王喜年,包澄澜;海洋灾害及其预报[J];海洋通报;1992年05期

6 ;国家海洋局发布今年海洋灾害预测[J];齐鲁渔业;2001年03期

7 邹涛,刘秀梅,梅丽杰,叶风娟;天津市海洋灾害的防治研究[J];天津科技;2004年03期

8 刘纪元;;2007年海洋灾害预测会商会在京召开[J];海洋预报;2007年02期

9 刘斌;梁群;;试论广西海洋灾害应急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09期

10 孙颖士;邓松岭;;近年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渔业的影响[J];中国水产;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普志;;东海地热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的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卫龙;郭揆常;陆文伟;;东海边际气田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丁东生;石晓勇;李京;张传松;梁生康;;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结构月际变化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沈伟;姜亚洲;程家骅;;东海发光鲷的年龄与生长特性[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云峰;周名江;于仁成;朱德弟;吕颂辉;颜天;;2005年春夏之交东海大规模甲藻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吴迪生;杨会;魏建苏;俞胜宾;陈钜龙;张文静;周水华;张娟;夏华永;;1986年东海与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徐兆礼;曹婷;;东海赤潮高发区海樽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的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8 徐兆礼;彭晓阳;;东海赤潮高发区水母类分布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9 李建生;严利平;程家骅;;东海群系澳洲鲐夏秋季数量分布特征的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郑祥民;赵健;周立;;东海岛屿风尘沉积与环境信息[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永新;今年海洋灾害与上年基本持平[N];人民日报;2001年

2 展处;今年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将有所增加[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记者 吴启辉;石狮有千里眼顺风耳防御海洋灾害[N];石狮日报;2011年

4 记者 钮海东;别忘了我省还有海洋灾害[N];广东科技报;2009年

5 褚骏;做好冬季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N];中国海洋报;2010年

6 潘虹;谁来斩断海洋灾害魔爪[N];中国海洋报;2004年

7 记者 蔡岩红;国家海洋局紧急启动海洋灾害应急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8 记者 柳凤林;紧急启动海洋灾害应急机制[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网格;海洋灾害有哪几种[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魏泉苗;海区预报减灾工作应一体化布局[N];中国海洋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乐军;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孙云潭;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龙军;东海海-气界面CO_2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孙霞;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张利永;东海大规模赤潮对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孙静;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藻鉴定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张磊;长江口、东海的镭同位素及其在水团混合分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江红;东海渔业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区情景模拟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传玉;中国东部近海温度锋面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婷;我国海洋灾害保险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赵t

本文编号:2691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1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