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大连新港溢油对近岸底泥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9:55
【摘要】:2010年7月发生的大连新港石油管道爆炸事故,由于泄露的原油挥发性差,在海上滞留的时间长,且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因此有必要对大连近岸海域的生物损伤和修复状况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价。 本研究分别采集了大连湾和金石滩两个样地在溢油事故发生前后跨度2年的8个底泥样品,采用前期建立的双荧光标记T-RFLP技术,分析了各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进而对本次溢油污染对大连近岸海域的生物损伤及恢复程度进行初步评价。 论文取得如下研究结果: 1. 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大连湾和金石滩样地溢油后的细菌群落与溢油前的相似性差异较大,但随着溢油后时间的延长,相似性有所提高。 2.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Evenness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的综合分析表明,大连湾在溢油后10天至1年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溢油前有所增加,且细菌群落稳定性较溢油前有所提高,说明该海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而金石滩溢油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呈现波动趋势,且细菌群落稳定性较溢油前有所降低,说明溢油对该海域的影响尚未消除。推测大连湾和金石滩细菌群落多样性恢复程度的不同可能与两样地的地理位置及溢油前的污染状况相关。 3.对溢油前后优势菌种的分析表明,大连湾新增优势菌黄杆菌,金石滩新增优势菌α-变形菌、β-变形菌、γ-变形菌、δ-变形菌和黄杆菌,均与有机物的降解相关,推测这些新增优势菌可能参与到石油降解的过程中。另外,金石滩新增的优势菌种中还发现存在于哺乳动物肠道内的拟杆菌,推测可能与该地区不断增加的人源生活污染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72;X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雪莲;陈苏;晁雷;孙丽娜;孙铁珩;;条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2 程莹寅;吴山功;郑英珍;王微微;邹红;李文祥;王桂堂;;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J];淡水渔业;2011年06期

3 王勇;;底泥中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释放机理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9期

4 史青;柏耀辉;李宗逊;冯传平;温东辉;;应用T-RFLP技术分析滇池污染水体的细菌群落[J];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5 侯梅锋;何士龙;李栋;张洁;赵云;;连云港海底底泥及青海湖底泥细菌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6 范文宏;张博;陈静生;张融;邓宝山;;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7 贾俊涛,宋林生,李筠;T-RFLP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2004年03期

8 谢冰;董亮;;芦苇人工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CR-SSCP技术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年02期

9 王棠;;海洋石油污染:正在蔓延的生态灾害[J];生命与灾害;2011年10期

10 何清溪,张穗,方正信,何悦强;大亚湾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J];热带海洋;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芸;托盘和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慧;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慧;应用双荧光T-RFLP对大连溢油污染区的生物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4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04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