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SST日变化特征及夏季风爆发对SST日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0 02:17
【摘要】:SST是海洋作用于大气的最直接的因子,是海洋-大气运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由于太阳的强迫作用,最基本的变化模式是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作为气候系统最基本的变化模式,日变化成为一个数值模式正确性的关键检验,而且日变化对现有海气通量计算方案改善的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位于我国大陆以南,东西跨度99°10′E~122°10′E,南北跨度3°N~23°37′N,面积350万km~2,是热带太平洋西部的一个重要边缘海。南海位于亚澳季风区中部,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南海的季风具有其独特性,称为南海季风。过去的研究表明,赤道印度洋西风迅速东扩和向东北扩展以及相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东撤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特征过程,与此同时,亚洲低纬地区的南北温差和纬向风垂直切变符号转变也相应的发生,并且西风急流和湿度场也有明显的突变。南海季风活动与热带大气环流和海温变异存在密切关系,与季风变动相关的海面净热通量和海面淡水通量也影响着南海的上层热力学和动力学,同时南海季风活动也与ENSO事件紧密相关。 本文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投放在南海中部的三个ATLAS定点浮标所测得的高时间分辨率海温数据分析南海SST的日变化特征,并且发现1998年夏季风爆发前SST具有规则的日变化特征,而在季风爆发后SST日变化变得不规则。并用两艘科学考察船(实验3号和科学1号)分别在南海北部和南部测量的海温数据验证了这一差异。本文采用一维混合层模型,结合海气热通量交换数据和上层海洋动力过程解释夏季风爆发前后SST日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太阳短波辐射在季风爆发前对SST日变化占主导地位,太阳短波辐射的日变化导致了SST的规则的日变化;在季风爆发后,太阳短波辐射对SST的作用降低,潜热通量对SST日变化的影响增大。上层海洋动力系统与SST变化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但是对SST不起决定性作用。
【图文】:

海峡,南海,吕宋海峡,海槛深度


南海(hteSouthChinasea)位于我国大陆以南,东西跨度99010,E一122010’E,南北跨度3NO一23037,N,面积350万枷2,是热带太平洋西部的一个重要边缘海。南海地形复杂多变(见图1.1),北部和南部都有宽广的陆架,但东、西两侧却异常陡峭;中部是深海平原,南海最大深度是5559m,陆坡区几百座岛礁林立。尽管南海分别由台湾海峡,吕宋海峡,巴拉巴克海峡,卡里马塔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与东海、太平洋、苏禄海、爪哇海和印度洋等相通,但是由于这些海峡大多宽度较窄,水深较浅,除了北部的吕宋海峡海槛深度达到25O0m,东部的民都洛海峡达到40Om

序列,考察船,位置,数据


文所用资料包括定点浮标数据航次数据美国NOAA提供数据,TRMM数据,,OLR数据,Lveiuts数据。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由台湾大学在南海中s(A卫tonomuosTemperuarteLineAcuqistiinoSystem)浮标,序列的水温和气象数据。投放时间为1997年4月7日,回收1日,其地理位置分别位于sesl(18005.9’N,115020.6,N,114057.3’E),ses3(12058.5’N,114024.5’E),如图2.2测量的数据包括海流,海温,盐度,降雨,太阳短波辐射,面气温。最长的测量时间序列长达两年,三个站点数据的测4所示。所测量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海流1小时一次,海波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和海表面气温10分钟一次。文主要采用的数据是三个浮标测量的海温数据。三个站点处图2.5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2.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婷婷;南海中部深水区上层海洋潮流和环流特征分析与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5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05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