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渤海湾西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3:53
【摘要】:渤海湾西南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交汇处,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海上通道,也是包括济南都市圈在内的鲁中和鲁西北地区最便捷、最廉价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渤海湾西南部经济发展迅速,并且部分区域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内,具有新的机遇和挑战。 渤海湾西南部海岸线属于粉沙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活跃,易发生骤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把该海域视为建港的“禁区”。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渤海湾西南部出现了大量的海岸工程,像黄骅港和滨州港等,因此了解研究区的沉积物分布特征等对海岸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通过调和分析方法研究该海域的潮流性质、运动形式和余流等;基于渤海湾西南部海域三期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通过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研究沉积物类型和分布特征,并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沉积物变化规律;通过水深地形、底质和风等实测和历史资料,运用Mike21模型模拟渤海湾西南部海域潮流场和海底地形冲淤变化,并探讨潮流场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潮汐类型为不正规半日潮型;潮流性质为正规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在黄骅港和滨州港堤头处为旋转流,余流整体较小,一般在10cm/s。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砂质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东南部沉积物粒径粗于西北部,浅水区沉积物粒径粗于深水区;浅水区分选性好于深水区,东南部分选性好于西北部;偏态总体为近对称或正偏;沉积物在时间序列上有变细的趋势。 受黄骅港和滨州港的阻水效应,平行于海岸的潮流转为沿堤运动,并在堤头处变为绕流运动,形成口门横流,增大浅水区风浪悬扬起来的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作用下向外海输移的速度和时间,造成大量细颗粒泥沙向离岸方向输移,进一步加剧浅水区沉积物粒径粗于深水区沉积物的格局。 在正常天气下,研究区总体呈现冲淤动态平衡状态,近岸和防波堤堤头处于微侵蚀状态,年最大侵蚀速率在5cm/a;黄骅港和滨州港两侧处于微淤积状态,年最大淤积速率在13cm/a。
【图文】:

地理位置,陆岸,环渤海经济圈,黄骅港


1 研究区概况1.1 地理位置研究区主要位于渤海湾西南岸,即黄骅港和滨州港周边海域,,大口河及套尔河入海口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交汇处,与河北黄骅和山东滨州陆岸相邻,大致在 38°06′~38°29′N,117°38′~118°18′范围内。研究区地理位置见图 1-1。

风玫瑰图,风速风向,频率,风向


风速为 25.7m/s(风向 ENE)。具体见风速风向特征频率统表 1-2 风速风向频率统计表风向 全年 春季 夏季 秋季 方向 SW SW E SW 频率(%) 11.37 3.44 3.07 3.11 方向 E E SE SSW 频率(%) 8.88 2.32 2.62 2.15 方向 ENE E ENE NNW ≥7 级频率 0.88 0.41 0.10 0.22 方向 E ENE ENE ENE ≥7 级频率 0.68 0.37 0.07 0.2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村丽;;我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4期

2 张金华;魏伟;;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利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8期

3 刘月新;沈萍;彭勃;杨忠全;;长沙市区低空风的分布分析及应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2期

4 周真明;沈春花;赵志领;涂帆;;山美水库流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华;王宇;柴金龙;;滇池流域石漠化特征分析[J];中国岩溶;2011年02期

6 董超;吴建政;朱龙海;胡日军;张伟;;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7 李近元;范奉鑫;徐涛;栾振东;张捷扬;;莱州湾东部沙波地貌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演化[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8 王叶;傅建义;李清;曹春英;徐晶;谢琼燕;敖蕾;夏欣;刘群秀;;上海动物园天鹅湖水鸟的空间利用分布特征[J];野生动物;2011年05期

9 田桂泉;王子文;;科尔沁沙地松树山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10 杨艳刚;张彪;董敦义;王斌;张灿强;;太湖地区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硝态氮的分布特征——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德新;杨亚新;;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中波浪的分布特征[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魏永敬;赵焕彬;霍洪峰;;“腾空外摆莲360°接提膝独立”足底压力分布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惠根;胡红桥;刘瑞源;黄德宏;佐藤夏雄;卷田和男;;午后极光的概要分布特征[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鄢洪斌;朱均安;;江西山洪灾害分布特征与预报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苏化龙;马强;肖文发;胥执清;刘小云;刘三仔;;三峡库区猛禽分布特征及生境类型初步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能勇;戴塔根;蔡让平;;湖南省丹霞地貌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宏伟;;河南省紫外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邓芸芸;贾丽娟;李康;戎志毅;殷浩文;;上海市垃圾焚烧厂周围农业土壤中二VA英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杨华云;薛斌;周珊珊;刘维屏;;浙江舟山渔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垂直分布特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杨刚;伍钧;孙百晔;周红艳;;雅安市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邝烨;我国实现油气储层随机建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龚南红 何璨 记者  吴天飞;居民慢病基线调查下月启动[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记者 刘威;克州矿产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项目通过评审[N];克孜勒苏报;2008年

4 王玉峰;发挥技术优势防治地灾[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 执笔 李建明 胡迟;2003中国500强企业的行业结构与分布特征[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魏景云 商玉琴;我国总云量分布特征比较[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张荔子;中华民族永生细胞库初具规模[N];健康报;2006年

8 李飞;翡翠鉴定原则[N];民营经济报;2007年

9 衣晓峰;哈人群遗传资源研究成果丰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中关村在线调研中心(ZDC);五巨头PK7月DC市场[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奎;渤海湾海岸带环境演变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向先全;基于水信息技术的渤海湾水生态环境特性及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孙惠民;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江洲;基于分布特征与宏观经济因素的证券市场收益率描述与预测[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波;中国紫外与光合有效辐射的联网观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孙娜;北冰洋、白令海、南海南部海域氟氯烃分布特征及其水团示踪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玉瑾;滥用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征及毒物动力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崔周旗;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D];西北大学;2005年

9 王再岚;内蒙古西部公路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江崇民;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特征及体脂率推算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伟;渤海湾西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范烨;华北地区气溶胶分布和层积云结构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邓育武;西藏南部冰川系统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壮林;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D];长安大学;2006年

5 薛志林;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徐华;千家坪林区珙桐分布及其培育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黄明辉;超细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伟伟;苏南地区水田杂草潜群落及潜综合草害评价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宗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东海泥质区的分布与沉积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曾淼;广东省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与腹泻性贝类毒素分布特征[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8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08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