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高浓热盐水排海输移扩散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9:19
【摘要】: 海水淡化在有效解决缺水问题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热盐水直接排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环境专家和渔业界的关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制度来规范限制高浓热盐水的不当排放,因此十分有必要探索研究其直接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技术来保护环境,这就提出了用何种模型才能较准确地模拟高浓热盐水排入大水体中的输移扩散情况。 现有的国内外关于流体排海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污染物排放以及热电站或核电站的冷却水排放,而温度差和浓度差同时存在的废水排海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对高浓热盐水排放而言,能量和物质的传递与单独由温差或者盐度差驱动的自然对流会有很大的不同,必须同时考虑温度、浓度和速度场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以及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产生的浮升力对其对流扩散过程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波流联合作用下的高浓热盐水输移扩散三维数学模型,通过对实际海湾的潮流场和高浓热盐水进入海洋水体后经湍动混合与输移扩散后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高浓热盐水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研究各种海洋环境特征对它的作用机理和规律,进而对排放影响作出分析判断。准确掌握近岸海域高浓热盐水的输移扩散规律,特别是潮流和波浪在其中的作用,不仅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的取水口和排放口位置、尽量减小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对提高电厂运行效率、海水淡化效率、以及排放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主要研究成果: 1.在陆架区三维多功能水动力学模型COHERENS和波浪模型SWAN的基础上,针对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建立了波流联合作用下的高浓热盐水输移扩散三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在流温盐的垂向混合系数的计算中考虑波浪的影响,将COHERENS模式的垂向湍流混合计算方案与波浪产生的垂向湍流混合相结合,建立了直接含波浪影响的垂向混合作用计算方案。 2.针对胶州湾近岸海域的地形特征以及重点研究区域内计算精度的要求,潮流数值模拟中采用网格嵌套技术,分成渤、黄海大尺度、胶州湾及其周围海域中尺度以及胶州湾近岸海域小尺度三重网格嵌套方式进行,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相符,单站潮位、垂向平均的流速和流向模拟结果令人满意,水动力模式结果基本反映了胶州湾的水动力特征。 3.以胶州湾西岸的某电厂高浓热盐水排放为例,在水动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浓热盐水自排放口流出后分别在单纯潮流以及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流动速度分布和相应的温、盐时空分布特性,分析了潮周期平均的温度场和盐度场、深度平均的温度场和盐度场、潮周期平均的温度和盐度垂向分布等。结果表明:规则半日潮流对高浓热盐水的输移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波浪对近岸缓坡区域物质输运也起着重要影响;等温线和等盐度线的分布基本相似,高浓热盐水输移扩散过程中受温度和盐度的分子扩散速率差异的影响很小,没有出现因分子扩散速率差异而形成的双扩散流动特征和异质扩散现象。 4.对温度和盐度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分析发现,盐度增加1PSU使海水密度的增加值比温度增加1℃使海水密度的减小值要大一些,因此在处理高浓热盐水的排放时必须要考虑温度和盐度对密度的这种非线性作用。 5.通过对三种排放口温度和盐度的不同组合模拟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密度的非线性作用,研究表明如果排放流体只有盐度升高而没有温度升高,反而比高浓热盐水对环境的影响大,因此我们在处理海水淡化后排出的浓盐水时,在使周围环境温升达标的前提下适当地使排放浓盐水和环境水体存在温升,反而有利于浓盐水的输移扩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祖林;电厂温排放对感潮河段环境水体影响预测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2 余明辉,裴华;一种预测火电厂温排水影响的数值模型[J];电力环境保护;1996年03期

3 李振海,祝秋梅;填海工程影响下的电厂冷却水工程布置数值模拟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4 罗斌,朱京兴,唐辉;有限节点法在电厂温排水计算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1999年01期

5 闫菊,王海,鲍献文;胶州湾三维潮流及潮致余环流的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6 杨海燕;具有潮流影响的电厂温排放试验研究[J];贵州水力发电;2005年01期

7 李孟国;时钟;;黄岛电厂取水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J];海岸工程;2006年02期

8 陈显尧,乔方利,王秀红,赵伟,袁业立;大洋环流模式中Boussinesq近似与静压近似问题的讨论[J];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9 白辅中,黄蕙;辐射应力理论在波流相互作用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10 沈永明,赵文谦,倪浩清;油污染全场模拟的湍浮力流动k-ε模型[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书秀;潮汐水域中污染物输移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龚政;长江口三维斜压流场及盐度场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2年

3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陈倩;浙江近海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2年

5 赖锡军;温盐分层流的非结构网格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4年

6 朱首贤;流、浪模式和物质长期输运分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丙臣;海岸、河口区波—流联合作用下三维悬沙数值模拟及其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华;后石电厂温排水的数学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刘兴盛;太湖风生流及物质输运三维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3 查玉含;基于COHERENS的长江感潮河段三维水流及水质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0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10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