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东海泥质区的分布与沉积记录

发布时间:2020-06-14 01:57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危害作用,是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环境有机污染物。 东海具有宽阔的大陆架,这里有长江、淮河、闽江、钱塘江等大河流入海,又是东亚季风的下风带,因此接受了巨量的人类污染物,其中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进入东海陆架的环境地球化学信息最有可能在东海泥质区得到高分辨率并且连续的记录,这是因为这些泥质区是东海现代陆架的细颗粒物堆积中心,从而为研究这些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历史变异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本文以GC/MSD和GC/ECD内标法定量测定了东海泥质区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组成特征、污染来源、沉积记录及对工农业阶段性发展的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中将东海泥质区分为沿岸北部泥质区、沿岸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同时将冲绳海槽列入作为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总体分布特征为沿岸南部泥质区沿岸北部泥质区冲绳海槽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岸泥质区含量高于远岸,表明距污染源区的远、近是制约多环芳烃含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不同泥质区多环芳烃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离物源的远近、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及东海环流体系等。多环芳烃来源主要来源于热成因,大气干湿沉降和地表径流是其进入东海泥质区的主要途径。 东海不同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表明东海泥质区已有人类污染物的明显记录。总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含量分布特征与多环芳烃基本相似为:沿岸南部泥质区沿岸北部泥质区冲绳海槽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岸泥质区含量高于远岸。各泥质区中HCHs和DDTs的分布特征不尽相同。由(DDD+DDE)/DDT比值可知东海泥质区DDT类农药还比较新鲜。 应用~(210)Pb定年,重建了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尺度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沉积柱样N6中多环芳烃垂向含量变化大体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70、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多环芳烃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55

【图文】:

黄东海,环流,体系,黄海沿岸流


图1一1黄东海环流体系(据胡敦欣等2001)岸流系主要包括黄海沿岸流、浙江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黄海沿岸流呈南方向流动,以低温、相对低盐和浑浊为特征,冬季强夏季弱,黄海沿近苏北沿岸南部的这一部分又称之为苏北沿岸流(苏育篙,1986)。浙江季偏西北风期间流向南,夏季偏东南风期间流向北(苏育篙,1986;管)。长江冲淡水源于长江入海径流。枯水季节,在强大的冬季北风作用下,流入海不久,便在一条狭窄带内向南输送;在洪水季节的夏季,认为长出口门后首先向东南方向运动,,随后转向东北济州岛方向,具有射形流第13页

分布图,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底图


东海沉积物的分布大体上可分为三带。第一带是近岸浅水区的细粒沉积物带:第二带是细粒带外侧至大陆架坡折处附近的粗粒沉积物带;第三带是坡折处外侧至大陆斜坡区的细粒沉积物带。见图1一2。图1一2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分布图(底图据Saiotetal.,1994)第14页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晓旭;王祖伟;胡晓芳;;多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湛波;二VA英类污染底泥的热解无害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明昕;百花湖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文锋;广东省沿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712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12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