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传统Ni(?)o指数在全球海域的关联性及多指数的统一性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9:16
【摘要】:ENSO(El Ni o/Southern Oscillation)现象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的强烈的海气现象,其在海洋上主要表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本文运用卫星和现场实测再分析的数据,对传统Ni(?)o指数和当前新提出的EP(Eastern Pacific)型和CP(Central Pacific)型ENSO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各Ni(?)o指数所反映的ENSO事件在全球其他海域的遥相关影响。由于当前有较多的Ni(?)o指数用来表征ENSO事件,文中最后还讨论了Ni(?)o指数可能的统一形式。 首先,传统Ni o3.4海温距平与全球三维海温距平的时滞相关性分析显示了不同深度(包括表层)的海温距平与Ni o3.4指数的时滞相关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值得指出的是,海洋次表层160m深度的200°E,2°S附近水域能提前约11个月产生类ENSO信号,且与Ni o3.4指数拥有高度相关性。从而表明,海洋次表层160m深度的200°E,2°S附近水域可能有助于对ENSO事件进行较早预报。 其次,研究发现,当前新提出的EP型和CP型ENSO信号对全球海域的遥相关影响差异性显著。EP型ENSO信号对全球有较强的遥相关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赤道东太平洋与印度洋呈现出同位相的海温正距平,而北太平洋部分区域呈现相反位相的海温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呈现热含量正异常,而赤道西太平洋呈现热含量负异常;且EP型厄尔尼诺发生时,整个赤道太平洋西风应力异常明显。然而,CP型ENSO信号对全球的遥相关影响较弱,在其发展过程中,赤道中太平洋与北太平洋部分区域显示相同位相的海温正距平,印度洋无明显的海温异常;且其热含量只在中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部分区域呈现微弱的正异常;CP型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西太平洋呈现西风应力异常,而赤道东太平洋却呈现东风应力异常,但两者的强度均很微弱。可见,EP型和CP型的ENSO事件除了在赤道太平洋显示差异性之外,在其他海域也显示出显著的差异性,从而揭示了两者可能受制于不同的动力机制。 为了对Ni(?)o指数进行统一,本文最后尝试定义新的统一Ni(?)o区域。通过与传统Ni(?)o区域特性对比分析发现,统一Ni(?)o区域所呈现的物理特征更为全面,统一Ni(?)o区域内纬向热中心异常能对EP/CP型厄尔尼诺事件进行辨识,且当前所有的Ni(?)o指数都可以由统一Ni(?)o指数线性重构得到,从而揭示了统一Ni(?)o区域能更全面地捕捉到所有传统Ni(?)o区域的发展动态,因此能够对ENSO事件进行完整的、连续的描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2
【图文】:

海气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正常情况


作用下从东向西流动,致使西太平洋表层海温要高于东示。然而每 2-7 年,这种海气模式将会被打乱一次,赤道致季风洋流方向发生逆转,使西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表层海温异常增暖,出现了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如尼诺发生后,赤道东信风增强,使东太平洋表层聚移,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受其次表层冷水补给,而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则逐渐升高,随着逐渐增大,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既La Ni a)现象”, 如图 1-1(c)所示。(a)

区域,厄尔尼诺


Ni o4区域(5°N 5°S, 150°W 160°E),Ni o3.4区域(5°N 5°S, 120° 170°W),如图1-2所示。这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传统的尼诺区域,现有对厄尔尼诺各方面的研究基本都离不开对传统尼诺区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巢纪平,蔡怡;ENSO事件中次表层海温距平在10°N附近向西传播的机理[J];气象学报;2005年04期

2 ;什么是厄尔尼诺[J];口岸卫生控制;1998年03期

3 宋家喜;ENSO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1年03期

4 周子康,俞明康,刘为纶,邓素清,汤燕冰;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J];浙江气象;1998年01期

5 过仲阳,潘黎帆,陆衍;我国厄尔尼诺研究方法概述[J];上海地质;2002年01期

6 GeorgeJ Kukla ,李勇军;末次间冰期和早冰期的ENSO事件[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4期

7 姜乃力;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我国气候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何发祥;厄尔尼诺现象与黄、东海,对马海域马面

本文编号:2718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18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