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28 05:11
【摘要】: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对于污染物的扩散、海气能量的交换以及海雾的产生和海上层云、积云对流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8年大连、青岛和台州5325个高分辨率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沿海台站以及整个黄东海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青岛和台州傍晚的边界层高度略高于清晨,多为稳定和中性状态,青岛在春季稳定边界层最多,与4~7月的季节性逆温相对应;台州稳定边界层分布在秋冬季节,受地面辐射逆温影响,并且逆温高度要高于青岛。 (2)青岛边界层高度存在日变化,在01、07、13和19LST四个时刻的计算结果中,午后13LST最高,傍晚19LST要高于清晨,高度变化程度介于内陆和海洋之间;通过小波分析发现,九月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最为显著,这是由于7、8月份青岛盛行偏南风,受到海洋的调节,昼夜温差减小,同时7、8月多云和阴雨天气较多,热力因素对边界层的日变化影响明显减小,边界层的日变化减弱;通过典型天气的个例分析发现,热力对流占优势时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比动力剪切占优势时明显。 (3)分别用位温梯度法和干绝热法计算混合层高度,与观测的正午边界层高度对比,干绝热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观测值;通过比较,沿海台站的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与内陆台站不同,在夏季(6月)最低,秋季(9、10月)最高。在沿海台站,春、夏季海气温差小甚至为负值,下垫面相对稳定,浮力热通量最小,约920 hPa暖平流导致的低层季节性稳定大气层的建立以及夏季小的风切变都使得边界层高度在春、夏季节较低;相反的,在秋冬季节,下垫面不稳定,浮力热通量大,以及大的风剪切都有利于湍流的发展,形成更高的边界层。此外,台州秋冬季节近地面辐射逆温对当日混合层的发展没有影响; (4)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沿海台站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的2~4天天气尺度振荡,10~20天准双周振荡以及30~60天的准40天振荡。天气尺度周期和准双周振荡的显著时域在春秋季节,台州较另外两个台站约延迟一个月;大连和青岛准40天振荡在夏季最为明显,而台州在1、2月最明显,说明这种季节内的振荡与地域分布有关; (5)黄东海大部分海区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单峰结构,和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与陆地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收到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不同,在海洋上空,由于海气温差和风速的季节变化,从而产生与陆地相反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是海洋上空大气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与陆地相反的主要原因。边界层高度在11、12月份有明显的东西分布,而在夏季(6、7月)主要表现为南北分布。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在黄海北部最为明显,在东海海域季节变化约700m,黄海海域可达约1000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2.6
【图文】:

海雾,边界层,日数,黄海西部


2006;张苏平,2008),图 1.1ab 所示为黄东海逐日海雾数,在春季和夏初是海雾高发时期,与边界层高度在同时期相对低值相对应。王晓丽等在青岛市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中发现,青岛边界层高度与能见度存在几个相同的振荡周期(如图 1.1c),这说明边界层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见度(王晓丽,2008)。在海洋上空,当边界层高度发展的足够高时,将产生积云对流,最一般的相似理论公式把边界层高度作为一个独立参数而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有量纲相似参数中,边界层高度的研究是目前边界层气象学正在大力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张海鹰,1994)。a

台州,星号,青岛,大连


2. 资料与计算方法2.1 资料简介图2.1所示为本文所选站点分布及研究区域,三个台站大连、青岛和台州经度相差不大,均地处沿海位置,这样有利于排除日出日落时间差异以及内陆与沿海热力差异对分析造成的影响。站点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均属于季风气候区,其中台州在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控制(研究区域为24~40°N,18~30°E)。图 2.1 研究区域示意图,星号标记.蓝:大连;红:青岛;黑:台州。Fig 2.1The field campaigns for this study ,Blue star: Dalian; red star:Qingdao; black star:Taizhou(1)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本文采用的探空数据来自GFE(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和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以下简称L波段雷达),这是中国气象局最近几年才投入业务运行的新一代探空设备,探测精度更高、采样速度更快、脉冲峰值功率更低,实现了高空气象探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探测资料更加完整、准确。与701雷达相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娜;郭龙;刘雅娟;;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在大气边界层高度提取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2 洪钟祥,钱敏伟,胡非;由地基遥感资料确定大气边界层特征[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3 谭冶冰;;不同陆面过程及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城市边界层模拟实验[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新建;张宏升;宋星灼;康凌;陈家宜;李爱国;胡非;;白洋淀湿地夏末大气边界层温湿廓线特征对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董云升;刘文清;刘建国;谢品华;陆亦怀;张天舒;赵雪松;韩道文;刘增东;黄书华;;北京城区限车期间气溶胶特征激光雷达观测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6 王治华;王宏波;何捷;郑玉臣;杨经国;;Mie散射激光雷达研究大气边界层特性[J];光散射学报;2006年02期

7 张强,胡隐樵;试探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的若干问题[J];高原气象;1996年02期

8 董保群 ,范锡安;近山地区大气边界层声达探测的初步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9 费秋英,曹文俊;夜间逆温的数值模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0 史慧敏,张正元;南京近300米塔层风的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春红;宋小全;刘智深;;基于激光雷达数据大气边界层高度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建;杨庆山;;基于标准κ-ε模型的水平均匀大气边界层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郭鹏;严豪健;;COSMIC/GPS掩星资料探测热带大气边界层高度[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L波段雷达所揭示的大气边界层层结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许丽人;蔡军;李鲲;张美根;刘刚;;大气边界层环境影响效应的仿真试验[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邓涛;吴兑;邓雪娇;谭浩波;李菲;蒋德海;;利用激光雷达探测边界层演变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王腾蛟;张镭;赵世强;王瑾;;WRF模拟SACOL夏季边界层结构及不同边界层方案的对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曹晓彦;李炬;张京江;刘红燕;;由风廓线数据分析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高度的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杨仕超;马扬;吴培浩;;某复杂地形的大气边界层风洞测试[A];2004全国结构风工程实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苏平;;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对黄海海雾发生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马跃t ;南京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牧岭;两岸科技名词交流非常重要[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董永春;世界最高塔的气象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蒋凌;给天气“把脉”最快只需几分钟[N];兰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冬梅 通讯员 廖志鸿;三大气象项目将在年内建设完成[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高琳 王宇 张妍 白春妮;目标:更高 更好 更快[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科综;成都大气观测站真“牛”[N];四川科技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赖敏 陈磊 王宇;好“大”一座塔[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记者 谭允 通讯员 杨绮薇;八部门开展珠三角海雾预报研究[N];广东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王宇 通讯员 孙玫玲;京津利用双塔合作开展城市大气污染对比研究[N];中国气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敏劲;中国西北地区极端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对化学追踪物质传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响;海上大气边界层模式的物理过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陈晋北;非平衡态线性热力学在大气湍流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6年

4 张金业;武汉上空对流层大气气溶胶Raman/Mie激光雷达探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沈杭锋;长江下游地区梅雨锋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庞加斌;沿海和山区强风特性的观测分析与风洞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毛敏娟;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研制及大气气溶胶的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黄文誉;台风边界层中的尺度优化方法和不平衡流适应下台风眼的形成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范贵生;可移动式风蚀风洞设计及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程兴宏;空气质量模式“源同化”模型及排放源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静;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程刚;北极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观测资料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王音淇;对兰州激光雷达反演参数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甄灿明;白洋淀地区非均匀边界层结构的观测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5 黄山;中尺度气象模式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边界层过程的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陈敏;气溶胶消光系数空间分布及斜程能见度的激光雷达探测[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冰;地基与星载激光雷达探测青岛地区大气消光特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孙海燕;贵阳市大气边界层风温特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美;黄东海大气边界层特征及其与海雾/低云分布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胡向军;利用激光雷达资料模拟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大气边界层响应[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2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32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