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境因子对海水中磷化氢转化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55
【图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加(Eismann 等,1997)。Rutishauser 等人研究了非发酵碳源形成 PH3的过程,结合硒酸盐和砷酸盐的呼吸还原作用,提出了细菌形成 PH3的机理是磷酸盐呼吸还原作用的假设(Rutishauser,Bachofen,1999)。Cao 等发现对培养体系进行灭菌以后磷化氢的产量降低了 7 倍(Cao 等,2000)。以上研究都表明磷化氢的产生与微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0.16
2without light; air without light.2000年,Cao等对比考察了光照和氧气对磷化氢气体的影响,发现如图1-2所示,在Tedlar气袋中磷化氢在避光条件下被空气氧化的过程很慢,但是即使是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光照也可以诱导迅速的磷化氢消失,在空气和光照同时存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晓君,张景飞,史小丽,王晓蓉,高光,季江,Dietmar Glindemann;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动态释放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3年03期
2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易玉敏;;钯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磷化氢[J];化工环保;2008年02期
3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磷化氢液相催化氧化净化催化剂的初筛[J];环境工程;2007年05期
4 DIETMAR GLINDEMANN;Phosphine in various matrix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年03期
5 易玉敏;宁平;瞿广飞;陈思思;邹金宝;;PH_3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6期
6 耿金菊,王强,牛晓君,王晓蓉;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7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Pd(Ⅱ)-Cu(Ⅱ)催化氧化净化PH_3的动力学实验[J];化学工程;2008年06期
8 曹海峰,刘季昂,庄亚辉;Emission sources of atmospheric phosphine and simulation of phosphine format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2000年02期
9 曹海峰,刘季昂,庄亚辉,D.Glindemann;环境中磷化氢的源及厌氧条件下前体物类型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2000年01期
10 ;The first determination of atmospheric phosphine in Antarctic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741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4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