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盐和他感作用对东海浮游植物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55
【图文】:
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同的浮游植物对吸收比例不同,因此水体中不同的营养盐浓度和结构会对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的组成和结构973”两个航次中利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营养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培养站位分别是 MC2005—3 22.33°E)和 zc18a(28.26°N,122.43°E)站以及 MC2005122.39°E)站。三个培养站位的位置如图所示。
MC2005-2航次赤潮水体微藻培养实验站位图
MC2005-4航次赤潮水体微藻培养实验站位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恬,魏皓,苏健,郑昌硕,孙文心;黄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陆地水文与海洋水文 海洋水文[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1期
3 张新申;蒋小萍;俞凌云;;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标准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4 吴斌斌;高全贺;李衍森;;珠海近岸水体营养盐污染状况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J];科技资讯;2010年04期
5 董兆选;娄安刚;崔文连;;胶州湾海水营养盐的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0年03期
6 王键;陈岚;;泉州安海湾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7 郑又雄;张泰山;;鱼池中营养盐与卵形隐藻数量消长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1987年02期
8 许清辉,郭廷宗,林峰,王伟强,卢美鸾;闽江口无机氮营养盐的行为及入海通量[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6期
9 顾德宇,陈连志,郭水伙;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与水文及生物因子的关系[J];热带海洋学报;1992年01期
10 彭云辉,陈玲娣;珠江河口水体有机物与盐度和氮、磷营养盐的关系[J];海洋通报;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小山;蔡建东;董燕红;蒋跃进;吴施卫;杨炼锋;;珠江口营养盐比例及其与浮游藻类的关系[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张德禄;刘永定;胡春香;;基于营养盐的中国湖泊生态分区框架与指标体系初探[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蔡建东;董燕红;朱小山;钟思胜;;珠江口水域富营养化分析[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林洪瑛;韩舞鹰;;南沙群岛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状况[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赵卫东;宋金明;;珊瑚“奢侈消费”营养盐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杜军兰;邹常胜;袁仲才;李华;王宁;;船用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仪的研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林洪瑛;韩舞鹰;;南沙群岛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郭丰;王倩;李娟;黄凌风;;石莼(Ulva lactuca L.)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种群生长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杨婉玲;赖子尼;魏泰莉;庞世勋;;珠江口近岸水域营养盐现状调查与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姚庆祯;于志刚;陈洪涛;米铁柱;;长江口营养盐的输送通量[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慰 杨莎静;我市营养盐销售占食盐比重增大[N];江阴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姜云飞;今秋市民有望吃上天然营养盐[N];大连日报;2010年
3 刘国信;营养盐走近寻常百姓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屹立;碘盐之后,营养盐来了[N];河南日报;2005年
5 王向华;“营养盐”向寻常百姓“招手”[N];陕西日报;2007年
6 钟燕;餐桌上的营养盐[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张凌 邓晓丽;发展迅速的国外营养盐[N];湖南日报;2001年
8 王莉;“营养盐”你吃过吗?[N];甘肃日报;2007年
9 力纳;“营养盐”有多少营养?[N];消费日报;2007年
10 郑月;营养盐健康保健[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立军;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石晓勇;长江口营养盐、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杨学芬;武汉南湖营养盐动态及重金属污染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晟;三峡库区水体中营养盐与浮游生物量分布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国栋;过量表达棉花分泌型漆酶拟南芥对酚酸类物质和三氯苯酚的植物体外修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谢贻发;沉水植物与富营养湖泊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冉祥滨;三峡水库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滞留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赵亮;渤海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9 姜胜;广州海域主要污染物的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玫玫;营养盐和他感作用对东海浮游植物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2 覃超梅;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邱春霞;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化学工艺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屠霄霞;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营养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郭全;渤海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王萍;海水中PO_4~(3-)、NO_3~-和SiO_3~(2-)自动分析方法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同成;极端风情下湖泊沉积物—上覆水之间的物质交换[D];河海大学;2007年
8 陈小江;三峡库区万州段网箱养殖区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李雪莲;胶州湾石油烃与营养盐对浮游植物和细菌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张莹莹;Pb(Ⅱ)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43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4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