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金属铅与三丁基锡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21:59
【摘要】: 水质基准值是污染物生态效应的科学反映,而非法定的允许限值。因此,海水水质基准指示了海洋环境对特定污染物受纳能力的底线,是制定海水水质标准的准绳和科学根据。在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实践中,海水水质基准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而毋庸置疑,海水水质基准在保护我国海水水质质量层面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论文比较研究了各国/机构建立海水水质基准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确立了本文中海水水质基准的推导方法,并依据具有我国生物区系特征的生态毒理学毒性数据推导出金属铅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的海水水质基准。 本论文所导出之金属铅和三丁基锡的海水水质基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值基准,而是以双值基准的形式表征。其一为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旨在保护海洋生物免受高浓度污染物短期作用的不利影响,HSWC主要用于保护海洋水生生物安全,采用的是海洋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应用模型外推法推导而得;其二为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旨在为海洋生物(包括海洋藻类)和人体健康提供适当的保护,使其免受低浓度污染物长期作用的不利影响,由于LSWC须同时保护海洋水生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因而LSWC为基于急性毒性数据和急慢性比,采用模型外推法推导所得之值,以及由每日安全摄入量反演所得之值中低值。 在本论文中,推导所得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高值为8.00×10~(-2)mg/L,海水水质低值为2.00×10~(-4)mg/L;推导所得三丁基锡的海水水质基准高值为6.00×10~(-1)μg/L,海水水质低值为2.06×10~(-3)μg/L。金属铅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的海水水质基准皆是以多门类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采用模型外推法推导而得,较好地反映金属铅和三丁基锡化合物的海洋环境生态毒性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5
【图文】:

物种,敏感性,水质,生物效应


分布指定百分点所对应的生物效应浓度值。一般地,欧美各国的水质基准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中“所有”生物中的(100一5)%二95%生物的安全而建立,即以H作为水质基准值,如图l一所示I’2]。

金属铅,生物毒性,物种,敏感性


近真实情况。在应用模型外推法推导时,通过ETX2.0165]计算软件得到Hcs为:0.178m留L,90%置信区I’ed为0.0328一0.553m留L。物种敏感性(sSD)分布如图3.5所示。FHI在采用模型外推法推导淡水水质基准时,要求具备昆虫纲生物和高等植物的毒性数据,而在推导海水水质基准时未作硬性规定。

金属铅,生物毒性,物种,敏感性


如若只将海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采用模型外推依法推导,则所得之Hes为0.275m留L,90%置信区间为0.0758一0.595m留L,其物种敏感性(SSD)分布如图3.6。尔后辅以急慢性毒性比’(FACR)推导海水水质基准,则:05。二,.,。._=-生坠一一卫里兰-一 1.07、10一,m叭。 FACRxAF51.29xs.海洋沉积物质量基准(QSmarin。,ediment)将我国的海洋沉积物基准资料[66]中的沉积物基准作为我国沉积物的基准值(QSmatin。,ediment),其值为 51.3m叭g。为使沉积物质量基准与海水水质基准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斌;胡好远;王莹;陈娜;高彬;郝家胜;;Pb~(2+)和Cd~(2+)对水螅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珊珊,冯流;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3 隋国斌,杨凤,孙丕海,雷衍之;铅、镉、汞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急性毒性试验[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王银秋,张迎梅,赵东芹;重金属镉、铅、锌对鲫鱼和泥鳅的毒性[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徐明德,杜春梅;有机锡对金藻(Dicrateria sp.)的毒性效应[J];黄渤海海洋;2001年01期

6 陈天乙,郑素平,于仁诚,谭元生,沈丽赛,刘春龙;有机锡化合物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研究[J];环境化学;1994年03期

7 李少犹,刘建明,周秋麟;海水水质的“基准”和“标准”[J];环境科学;1982年05期

8 陈天乙,谭元生,田明;有机锡化合物对底栖动物的急性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1994年05期

9 宋志慧,陈天乙,马维琦;有机锡化合物对萝卜螺的毒性作用[J];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10 宋志慧,陈天乙,刘如冰;三丁基锡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J];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朝红;不同形态有机锡化合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燕;三丁基锡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8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48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