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海典型海域初级生产力和氮、磷营养要素的近代沉积记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兴中;长江口湿地的分级、分类保护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1年07期
2 张莉莉;李九发;;长江口拦门沙研究情况综述[J];上海水务;2001年02期
3 于东生,田淳,严以新;长江口水流运动特性分析[J];水运工程;2004年01期
4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张怀静;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05年02期
5 王艳姣,张鹰;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水体遥感测深方法研究[J];海洋工程;2005年04期
6 左书华;李九发;万新宁;沈焕庭;付桂;;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7 李云;李道季;唐静亮;王益鸣;刘志刚;丁平兴;何松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J];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8 张凤英;庄平;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J];生态学杂志;2007年08期
9 葛建忠;胡克林;丁平兴;;风暴潮集成预报可视化系统设计和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郁微微;杨洪林;刘曙光;戚定满;;深水航道工程对长江口流场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富;;“山海关轮”在长江口碰撞“沃哈科森”轮[A];海事预防学术交流暨台湾海峡航行安全研讨会文集[C];1988年
2 张素香;;长江口南港化学需氧量COD分布特征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孔亚珍;丁平兴;;近几年长江口附近的余流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罗小峰;陈志昌;路川藤;王春华;;长江口南港河段近期潮流性质变化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欧冬妮;刘敏;程书波;侯立军;许世远;王丽丽;;长江口滨岸碳黑对多环芳烃(PAHs)迁移过程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金忠贤;顾锦祥;;试论长江河口的界定[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7 薛鸿超;;长江口沿江大开发与长江三角洲繁荣[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陈西庆;穆宏强;;论长江口水源地的保护[A];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至治;杨金权;王正琦;唐文乔;;大弹涂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分析[A];中国工程院第77场工程科技论坛·2008水产科技论坛——渔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8年
10 夏益民;;长江河口段的演变规律研究和徐六泾节点整治[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真;在长江口:展望未来[N];中国水利报;2008年
2 陈吉余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口生态环境变迁与调控[N];人民长江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矫阳 陈彬;水下长城 科技壮歌[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静 记者 傅菁;与“长三角”一同成长[N];人民长江报;2010年
5 曹杰;长江口赤潮缘何日益频发[N];上海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 何连弟;长江口拔掉入海“骨鲠”[N];文汇报;2010年
7 记者 王uG;长江口经济成新热点[N];联合时报;2004年
8 记者 周放 陈琪;将飞跃长江口[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记者 矫阳;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N];科技日报;2006年
10 驻鄂记者 钱忠军邋通讯员 李真;长江口综治开发确定目标[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克林;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二维悬沙数值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振轶;长江口平面二维非均匀全沙数学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戚定满;长江口水体环境数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小峰;长江口水流盐度数值模拟[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张恩仁;长江口悬浮泥沙的吸附—解吸作用对元素固—液相态转化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德坤;基于核素示踪的长江口、东海和海南东部近海泥沙的沉降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毕春娟;长江口滨岸潮滩重金属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东生;基于ADCP的长江口水沙运动分析及三维水流数学模型[D];河海大学;2005年
9 郜昂;基于GIS的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地貌变迁及其机制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石晓勇;长江口营养盐、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珍;长江口潮滩氮、磷的潮汐循环与反硝化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立娟;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碳、氮、磷的时空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黄惠明;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一、二维数值计算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武小勇;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晶;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晓燕;长江口北槽浮泥周期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段宗炼;放射性核素在长江口固—液相态转化影响因素的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刘淑德;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9 杨登峰;富营养化水体中胶体有机营养物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李岩;黄河口、长江口pCO_2及水—气界面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9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4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