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32的海气界面风速风向测量系统研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714.2
【图文】:
大气[7]。另一方面,太阳辐射是海洋环流及大气流动的主要能源之一,大部分太阳逡逑辐射是通过海气界面传导给海洋的,海洋以热辐射借助海气界面传输到大气,转逡逑变为大气的动能[8]。如此相互作用,相互之间的能量转变就难以捉摸了[9]。图1-1逡逑展示了台风“拉尼娜”期间的海气界面相互作用。逡逑暖池j坪方向」^逡逑.NB-卜逡逑一圆逡逑图1-1台风“拉尼娜”期间的海气界面相互作用逡逑Fig.邋1-1邋Air-sea邋interface邋interaction邋during邋Typhoon邋La邋Nina逡逑风不但与海气界面的能量转换密切相关,而且对于海气界面的物质转换同样逡逑产生重大影响[1°]。在伴随着能量转换的同时,物质交换(水循环和C02循环)也逡逑在同步进行。远距离的水汽输送和co2输送正是由于风的作用才得以实现。因此逡逑对于海气界面风速风向的研宄至关重要。逡逑1.1.2海气界面风速风向的观测途径逡逑由于风在海气界面相互作用中的重要影响,各国对于海气界面风速风向测量逡逑的研发也越来越关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海气界面风速风向观测途径分为逡逑天基观测、陆基观测和海基观测[11]。下面分别对各观测途径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逡逑(1)
Fig.邋1-2邋"Xiangyanghong邋No.邋10"邋scientific邋research邋ship逡逑2018年8月,由中国国家海洋局承担的中国大洋第49航次科考队圆满完成了逡逑科考任务,本次科考任务是搭乘“向阳红10号”科考船开展的。如图1-2所示,逡逑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万吨级大型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10”船曾经参与逡逑我国首次运载火箭深空、同步卫星发射、首次南极科考等重要工作[17]。船上搭载逡逑了数量众多的各类设备仪器,是国家海洋科学基础研宄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海上移逡逑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逡逑4逡逑
2018年8月18日,由中国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承担的“大洋航线志愿船观测”逡逑作业在南中国海北部海面进行,科学考察船完成抛弃式海气界面观测浮标的系统逡逑化试验。图1-3所示为10米直径漂流式浮标验证漂流式浮标,其正在进行恶劣海逡逑况下的生存能力试验。通过准确估算南海信风以及海洋环流的影响,科考船在南逡逑中国海北部放置了邋1枚气象观测浮标,用来获取吕宋海峡附近的风向风速信息。逡逑在整个试验期间,观测浮标准确捕获到2组台风数据,为特定海域的海洋气象预逡逑报获取了珍贵的气象观测信息。通过我国抛弃式海气界面气象观测浮标和国外领逡逑先的锚系浮标作对,测量信息精确度之高,证明我国海气界面气象观测浮标具有逡逑较高的海洋气象信息收集能力[2°]。逡逑1.4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组织安排逡逑围绕研宄目的及意义,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ESP32的海气界面风速风向测量逡逑系统。该风速风向测量系统运行良好、性能稳定,符合海洋环境下的设计及测量逡逑指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前后内容由七章组成,各章组织规划如下:逡逑第一章:绪论。从海洋气象环境风速风向测量的研宄背景及目的意义出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舞鹰,容荣贵,黄西能,吴林兴,王汉奎;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的计算[J];热带海洋;1989年04期
2 吴迪生,邓文珍,张俊峰,何一金,白毅平,宋萍萍,詹进源,林晓能,陈惠君,郭卫平,王祖渊,曹勇生,蔡扬,唐元春;南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3期
3 王华明;冀功祥;;海气界面浮标的仿真计算[J];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02期
4 陈锦年;伍玉梅;何宜军;;中国近海海气界面热通量的反演[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4期
5 李响;吴辉碇;杨清华;隋翠娟;李琰;;北极海气界面过程数值模拟的敏感性试验研究[J];极地研究;2013年03期
6 王岩峰;曹瑞雪;张杰;孙培光;张书文;丁永耀;;海气界面液滴粒径分布测量装置的原理设计和试验[J];海洋技术;2006年01期
7 俞建成;孙朝阳;张艾群;;无人帆船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18年24期
8 张淮;海气动量输送的飞沫效应[J];海洋与湖沼;1981年02期
9 吴东;王建华;阎逢旗;;激光雷达数据应用于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的估算[J];光学学报;2012年09期
10 张子范,李家春;风浪充分发展下海面阻力系数的数值研究[J];力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晨迪;费建芳;丁菊丽;胡瑞卿;周祖刚;田斌;;海气界面动量通量算法的改进[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2018年全国热带与海洋气象学术研讨——热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生成机理和预报技术学术研讨[C];2018年
2 宋金明;朱连磊;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东海中西部海域海气界面碳的迁移通量[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庭杰;蒋国荣;李建东;;两个海气通量计算模式的比较[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刘庭杰;蒋国荣;李建东;;两个海气通量计算模式的比较[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方正飞 通讯员 陈吉祥;我国海气界面浮标应用又获新进展[N];中国海洋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根;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趋势及其与SST的关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王娟娟;海气通量的涡相关计算和参数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马昕;降雨对波浪成长和海气界面湍流及其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栋;基于ESP32的海气界面风速风向测量系统研发[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2 杨新飞;海气界面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数据产品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连漪;南海季风与海气界面通量的季节循环及其相互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朱连磊;东海中西部海域水体无机碳与海气界面碳通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王建华;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海气界面CO_2传输速率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褚健婷;中国近海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王丽娟;南海海气界面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梁小力;UMWM模式在全球海浪数值模拟及海气界面通量研究中的应用[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16年
9 杨虎;区域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海气界面的热平衡及本世纪北海在IPCC-A1B情景下气候变化的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常小军;胶州湾温排水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5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