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近海有缆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7-14 04:07
【摘要】:为了预防海洋灾害,对近海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特别是海流、海浪、海水的温度盐度等海洋动力环境。海洋观测系统提供的长期、实时的数据有助于提高海洋灾害的预报和预警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众多海洋环境观测方法中,海底有缆观测能够长期稳定地监测海洋内部环境,监测的数据更具科学价值。此论文主要介绍近海有缆观测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海底观测平台的设计、岸基监测站的设计、远程监控中心的设计,海底观测平台与岸基监测站通过1Km海底电缆连接,在完成各部分的软硬件设计后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其集成为一套完整的近海海洋动力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海底观测平台采用基于CAN现场总线的分布式管理方式来管理各传感器,设计电源分配板为各设备提供统一的电源接口,每个传感器都有一个以集成CAN控制器的AT90CAN128为CPU的单片机系统为CAN节点,该单片机系统主要功能有RS232数据协议与CAN数据协议之间的互相转换、传感器的电源管理,同时,该平台以双冗余ARM嵌入式为控制核心,以多线程控制程序主要负责ARM嵌入式与各CAN节点的通信、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的实时上传等,通过测试平台能够长期稳定的工作。岸基监测站将市电220V50HZ交流电经AC/DC开关电源转换为不同电压的直流电后持续不断地为岸基控制系统和海底观测平台供应能源,其中为海底观测平台采用直流380V供电;岸基控制系统以PCM-3363工控机为控制核心,通过串口挂载基于GPRS/CDMA的DTU或北斗终端实现与远程监控中心的通信,通过网桥为岸基控制系统和海底观测平台之间的通信提供最高5Mbps的速率,通过多线程控制程序实现信息的中转。远程监控中心的核心是以基于GUI图形用户界面的控制程序。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的背景、近海海洋观测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海洋观测的发展趋势,并对论文结构作了简要说明。第二章对系统作了总体介绍。第三章首先介绍海底观测平台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传感器子系统、能源供应与分配子系统、通信与电源管理子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组成,然后分别介绍其具体实现过程。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岸基监测站的能源供应系统与岸基控制系统。第五章主要介绍远程监控中心基于GUI图形用户界面的控制程序设计,并对传感器采样方案及远程管理各传感器电源模块作了简要介绍。第六章介绍了系统集成测试。第七章对论文作了总结与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智;;海底观测网络现状与发展分析[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4年04期

2 杜立彬;李正宝;刘杰;吕斌;曲君乐;;海底观测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14年01期

3 彭春文;袁克峰;蒋伯华;董清波;张建;胡竞;;基于TL431的线性精密稳压电源的设计和应用[J];电子世界;2013年19期

4 李健;陈荣裕;王盛安;毛华斌;何云开;隋丹丹;谢强;施平;杨跃忠;王东晓;;国际海洋观测技术发展趋势与中国深海台站建设实践[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2期

5 任建明;陈永华;刘长华;;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观测研究网络[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1年05期

6 吴承璇;曲君乐;王秀芬;贺海靖;吕斌;;海底观测网直流输电设计[J];山东科学;2010年06期

7 李慧青;高艳波;李燕;;美国近海海洋观测实验室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海洋技术;2010年03期

8 马伟锋;崔维成;刘涛;胡震;;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海岸工程;2009年03期

9 成方林;张翼飞;刘佳佳;;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长报文通信协议[J];海洋技术;2008年01期

10 张雪冬;刘颖;;基于卫星的定位过程方法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侯平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海洋传感器搭载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王建;海底动力环境长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苏晨;基于CAN总线的海底地磁观测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立立;基于海洋台站和浮标的近海海洋观测系统现状与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忠强;海底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荣杰;基于GPRS的配电负荷监控终端系统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7 廖海红;通信系统中的CRC算法的研究和工程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4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54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