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质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P738
【图文】:
东边是菲律宾群岛,包括西北部的北部湾和西南部的泰国湾。南海周围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本文研究主要是南海东1匕部地区,如下(图1一1),主要涉及到中国和菲律宾l’一”】:产、入,,
5! 11(k11-图1一2珠江口盆地测井密度一深度关系表1一4珠江口盆地岩石测井密度统计表哈卜江约1及J〔上珠贡1.全!l,j1)伙思、}气一州,夕氏步]l。一11关系山化块数变范飞均,:卜n化l]1变范块数,HJ叭妞百效拐介~珠一a.H关系。.11关系川化变范块数仇钧化旧块数变范分层、~项l1珠海组口一11_关系西南l孟双 12.舰}2.:4+0.12(11一。.57)}2.0163:}2.07!2·场,0.1,(、一,·28)12·:8}‘卯}2·:612·乃·o·:3(“一2·88)12.
南海东北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情况海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国家地震局地质研亚湾周围地区完成了三条17点的地震转换波测深_[作。探测结果表明,本区地壳J享度在27一30k,n,“C界面”埋深在13一16k,二。廖其林(1988)根据国年和1985年在福州一泉州一油头地区的人工爆炸地震测深资料,认为该地区okl二。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从1985年起在福建地区多次进行人工爆炸地震测深,资料深部地球物理资料。1979年、1985年当时的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杏局亚人学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观测所的科学家进行了两次南海地区地质地球物作工作,在南海北部陆缘进行了包括双船地震、重力、磁力、水深、声纳浮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阿实,洪鹰,王庆春,柯经堂,黄耀生,刘燕;1994年夏季南海东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分布特征[J];热带海洋;1997年02期
2 段威武,陈芳,魏国彦,姜仕军;近15000年来南海东北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古海洋学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年01期
3 徐建,黄宝琦,陈荣华,张富元;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J];热带海洋学报;2001年04期
4 陆红锋;陈芳;刘坚;周洋;廖志良;;南海东北部甲烷成因碳酸盐岩的矿物学及同位素组成(英文)[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2期
5 王桂华,苏纪兰,齐义泉;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6 蔡观强;彭学超;张玉兰;;南海沉积物物质来源研究的意义及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7 苏广庆,罗又郎,邱传珠,唐志礼,王天行,陈绍谋,蔡慧梅,涂霞;南海东北部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模式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7年03期
8 石新刚;范植松;李培良;;正压潮流对南海东北部深水海域大振幅内孤立波影响的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9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万小芳;吴日升;;南海东北部陆架坡折海域跃层判定探讨[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5期
10 徐洪周;许金电;李立;陈举;杜岩;王东晓;;2001年冬春转换期间南海东北部水文和环流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拜阳;董崇志;宋海斌;宋洋;;地震海洋学在南海东北部内波研究上的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群;张璐;;南海东北部陆架波折处潮—地作用激发非线性内波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胥颐;李志伟;郝天珧;刘建华;刘劲松;;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C];2008年
4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胥颐;雷受e
本文编号:2756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5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