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Pb-Sr同位素示踪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5:17
【摘要】:通过对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总量的提取并与福建省海岸带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金属元素在不同的采样点分布状况有所差别,沿洛阳桥到泉州湾外湾整个流域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的顺序为(mg/kg):Fe(38434) Mn(1620) Zn(181.8) Sr(88.57) V(85.57) Cr(82.15) Pb(66.12) Cu(59.21) Ni(27.77) Co(12.25) Cd(0.620)。Fe、Co、Mn和Pb有较为明显从洛阳桥到泉州湾外湾呈现波动降低的趋势。大多数金属元素在L3、L18、L25、L29、L63和L64附近出现较高的含量。 采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提取重金属的四种形态(弱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其中Cr、Ni、Zn和Fe四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这些元素多储存在矿物晶格中,很难释放出来;Mn主要以弱酸溶态存在,因此Mn对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最容易释放而被生物利用。Pb和Cu则以可还原态存在,这些元素很容易重新释放进入环境中引起污染,因此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 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分别进行了基于重金属总量和形态的评价,基于总量的评价结果显示: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四种金属元素为Cd、Pb、Zn和Cu,其中三种评价方法都得到的结果,Cd是污染最严重的元素,而Cr污染最轻。基于形态学研究的评价结果显示,Fe和V的处于无污染水平;Cr、Ni、Zn和Cu会产生轻微的污染;Cd污染为中度水平,但是L26和L1H两个点达到重度污染水平;Cu、Pb和Mn为重度污染水平。对不同采样点来说,六种方法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 柱状沉积物:L8柱中,Ni、Sr、Fe和Mn主要来源于自然沉积;Zn、Pb、Cu、V、Co、Cd、Hg、Cr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污染;L27柱中,Cu受污染较轻;其它各重金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潮间带沉积物长期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Zn、Ni、Pb、Cu、Cr、Cd、Hg的污染。 利用铅同位素“指纹”特征对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铅污染进行示踪,结果表明,沉积物铅污染主要受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大气降尘和污水排放的影响。利用端元组分206Pb/207Pb和208Pb/(207+206)Pb作图分析,可以追溯沉积物中铅的污染来源。对表层沉积物的研究发现,沿程分布的33个采样点铅污染比较严重,其中铅主要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污水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其中位于交通繁忙区的采样点污染最为严重。 沉积物中锶的浓度与87Sr/86Sr呈负相关的关系,当Sr的浓度降低时,87Sr/86Sr的比值升高。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锶87Sr/86Sr同位素比值在0.7144~0.7190范围内,除了少量的端元物质与采样点之间的87Sr/86Sr比值差别较小之外,其余的比值差别较大,表明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受锶的污染较轻,受端元物质的影响较小。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55;X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惠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J];台湾海峡;2002年01期

2 于瑞莲,胡恭任;泉州湾滩涂沉积物对Cu(II)的吸附实验[J];地球与环境;2005年01期

3 陈玉仁,丁祥焕,吴维灿,许东亚,孙厥祥;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的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J];华南地震;1982年02期

4 廖康明,吴秀杰,林雨良,陆凤山;泉州湾海域海浪谱[J];台湾海峡;1998年03期

5 林永源;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J];台湾海峡;2005年02期

6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吴辰熙;张菲娜;;福建省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7 任君梅;;泉州湾软土分布特征及工程特性[J];福建地质;2010年02期

8 许爱玉,骆炳坤,陈松;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J];台湾海峡;1989年04期

9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王伟;李敏;;泉州湾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10 陈若海;;互花米草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效果分析及其综合利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建国;陈彬;卢振彬;宋普庆;许章程;俞炜炜;马志远;宋希坤;;泉州湾渔业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管理与技术研究[C];2011年

2 汤军健;陈楚汉;温生辉;;泉州湾跨海大桥潮流场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江锦祥;李荣冠;;福建泉州湾底栖贝类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雯璐;蔡明刚;王俊;杨圣云;肖佳媚;黄文怡;林静;;泉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基于陆源污染物的调查与评价[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福建省泉州湾重金属的来源探讨[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裕红;严重玲;;泉州湾海岸植物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管理对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陈本清;杨燕明;许德伟;;泉州湾互花米草分布遥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爱军;陈坚;李东义;;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木;许万竹;王聪明;吴立峰;方少华;李丕廉;苏维迎;王贵台;黄建立;;泉州湾、围头湾翡翠贻贝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推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与探索[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小玲;国家正式批准泉州湾跨海大桥建设[N];泉州晚报;2011年

2 记者 黄小玲;泉州湾跨海大桥通过初步设计审查[N];泉州晚报;2011年

3 记者 曾绍洋;种植万亩红树林修复泉州湾生态[N];泉州晚报;2011年

4 记者 刘益清;13公里海上长虹将飞跨泉州湾[N];福建日报;2009年

5 王虎文;还我一个湛蓝的泉州湾[N];福建日报;2006年

6 汤忠民;福建泉州湾打造城市红树林景观[N];中国海洋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原仁开;泉州湾何时再展风光[N];福建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杨江 通讯员 龚显钏;泉州湾跨海大桥石狮栈桥工程开工[N];石狮日报;2010年

9 林岳夫;福建养蛏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海洋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宋爱林;泉州农行推动海西经济新一轮腾飞[N];福建工商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丹;福建晋江流域对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传输通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刘荣成;泉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及其应用[D];江苏大学;2011年

3 安传光;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瑞莲;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袁林喜;北极新奥尔松和浙江舟山群岛的典型岛屿生态地质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M D M D W Mangala M Kumari Yatawara;福建省和海南省海湾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生物与环境交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李建芬;渤海湾西部现代有孔虫种群分布特征及对地质环境的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吴海燕;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商志文;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全新世古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10 刘峰;黄海绿潮的成因以及绿潮浒苔的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敏娴;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Pb-Sr同位素示踪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刘金禄;泉州湾POPs污染现状分析及贝类食用安全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3 林晨;泉州湾河口湿地沉积物及典型生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姚晓;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底栖生产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许书会;人为干扰对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李荣欣;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湾综合管理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李永强;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开明;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藻生与沉积物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刘加飞;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形态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10 佟文天;海南岛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7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57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