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尺度涡的识别及统计特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初,蔡文理,李立,徐德伟;南海东北部海域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桂华,苏纪兰,齐义泉;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3 林宏阳;胡建宇;郑全安;;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特征的统计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1期
4 尚晓东;徐驰;陈桂英;练树民;;海洋中尺度涡的机械能及其源汇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2期
5 徐驰;陈桂英;尚晓东;黄瑞新;;海洋中尺度涡旋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2期
6 顾玉荷;小知识——中尺度涡[J];海洋科学;1979年03期
7 程旭华;齐义泉;;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全球中尺度涡的分布和传播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8 宋海斌;Luis Pinheiro;王东晓;董崇志;宋洋;拜阳;;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9 李熙泰;张钟哲;王喜风;;马里亚纳海沟东西两侧海域中尺度涡的海面高度计观测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姬光荣,陈霞,霍玉臻,贾同军;一种海洋遥感图像中尺度涡的自动检测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2 金宝刚;张韧;王桂华;;吕宋海峡以东中尺度涡变化规律研究[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林缅;姬莉莉;;深水环境下低频声波传播特性之探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刘磊;费建芳;程小平;黄小刚;马占宏;;海温及海浪对台风眼墙中尺度涡的影响[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3热带海洋气象[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果;难定位的残骸:中科院详解卫星监测浮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正光;中尺度涡[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何忠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及其邻近海域中尺度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王桂华;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陈更新;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高劲松;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及北部湾环流结构与生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王大奎;南海中尺度涡涡动动能和涡致热量输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垞永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统计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刘丽娜;基于高度计数据与数值模式的中尺度涡探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赵越;中尺度涡环境下声传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崔凤娟;南海中尺度涡的识别及统计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林鹏飞;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毕经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太平洋中尺度涡克里金提取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聪聪;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现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8 刘聪;中尺度涡对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的影响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倪钦彪;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和复合三维结构[D];厦门大学;2014年
10 马文龙;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涡与低频海流的相互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9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5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