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近海面海气要素融合及其在夜间海上雾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16:54
【摘要】:随着我国气象与海洋多种监测网的建立,监测资料产品迅速增长,如何将种类丰富的海量多源监测资料,通过有效的技术用于我国气象与海洋的研究与预报服务中,正在成为气象与海洋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国家自主海洋和气象卫星监测数据,以及沿海海洋自动站海气监测素要的融合,并在我国东部和黄东海域应用,尤其是应用于缺乏常规监测网的东部海域夜间雾区能见度分布。所用数据融合系统为美国NOAA(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所属实验室 ESRL(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研究开发的 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局地分析与预报系统。多源数据来源于不同的监测设备,具有各自的数据格式,不同的时空分辨率、不同的读取顺序等非统一的特性,因此本研究在使用LAPS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前,对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各种原始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预处理。此外LAPS系统自身对数据输入也有限定条件,因此本研究将多源数据依据它们的特征与LAPS输入通道进行匹配方案设计。并对经LAPS系统处理输出的融合分析资料,进行了验证,以确定融合产品的合理性与适应性。我国东部海域是经济活动繁忙海域,由于海洋要素自身时间演变特点,例如潮汐活动,它们造成夜间也成为海上工程与航运的活跃工作时间。因此对夜间海上海气要素和特殊天气的预报预警需求增强。海上缺乏台站监测网,更没有加密站,且要素监测项目有限,因此充分利用卫星信息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研究对东部沿海台站以及海洋卫星和气象卫星在黄海和东海海域的近海面气温、海温、湿度、风场、气压等多源要素进行了系列处理,并通过融合与验证,获得相互协调的、规范化、高分辨率的融合要素产品。进一步地通过FY-3A卫星大气温度湿度廓线多要素资料,进行夜间大雾低能见度分布反演计算,经检验效果良好。进一步地通过LAPS系统处理,对比卫星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与再分析资料融合的三种方案结果,显示将卫星监测资料与FNL再分析资料的融合效果,对单来源资料反演的大雾低能见度分布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且海上大雾低能见度区的分布,得到FY-3A卫星数据与数值模拟产品的互相验证与信息综合,可信度增强。研究方法与处理流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及预报预警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732
【图文】:

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资料预处理,融合方法


逦第三章融合方法与资料预处理逦逡逑第三章融合方法与资料预处理逡逑3.1邋LAPS系统框架逡逑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ESRL实验室(其前身是FSL)研究开发出的一逡逑套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ocal邋Analysis邋and邋Prediction邋System邋,简称为LAPS)具有算法开源逡逑透明、可移植、可扩充、高效等特性,可利用多源多要素海洋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分析,逡逑融合结果可作为科学研究和数值模式的初始场。逡逑'逡逑

分布图,站点,台站,江苏


4.1多源资料预处理逡逑4.1.1海洋自动站预处理逡逑图4-1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洋自动站分布图,我国黄海和东海海域沿岸共有39逡逑个海洋观测站,从图4-1中可知,江苏近海部分,即滨海至吕泗2站点间数据不仅缺失逡逑严重,且站点十分稀少,如果不经过反距离插值法进行站点人工添加,则对于融合后的逡逑分析场在江苏海岸线附近区域的误差将会偏离实际,因此,用反距离插值法进行插值。逡逑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和再分析资料都显示,江苏近海附近区域的SST是沿经向分布的,逡逑因此江苏沿岸站点在同一经度上,不同玮度上,SST值与附近站点的数值相差不大,因逡逑此用反距离插值法对江苏沿岸进行站点的添加是可行的。图4-2为新的站点图,在实际逡逑操作中发现在121°E,32.5°N江苏沿岸海岸线曲折,根据这一区域的人工站实测数据来逡逑看

分布图,站点,江苏,插值法


4.1多源资料预处理逡逑4.1.1海洋自动站预处理逡逑图4-1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洋自动站分布图,我国黄海和东海海域沿岸共有39逡逑个海洋观测站,从图4-1中可知,江苏近海部分,即滨海至吕泗2站点间数据不仅缺失逡逑严重,且站点十分稀少,如果不经过反距离插值法进行站点人工添加,则对于融合后的逡逑分析场在江苏海岸线附近区域的误差将会偏离实际,因此,用反距离插值法进行插值。逡逑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和再分析资料都显示,江苏近海附近区域的SST是沿经向分布的,逡逑因此江苏沿岸站点在同一经度上,不同玮度上,SST值与附近站点的数值相差不大,因逡逑此用反距离插值法对江苏沿岸进行站点的添加是可行的。图4-2为新的站点图,在实际逡逑操作中发现在121°E,32.5°N江苏沿岸海岸线曲折,根据这一区域的人工站实测数据来逡逑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令聪婧;刘磊;何伟;颉永宁;赵伟;梅娜;;一次台风过程对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预报;2015年05期

2 苗春生;程远;王坚红;王兴;;中国风云卫星与海洋卫星近海SST资料融合技术及应用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5年10期

3 苗春生;高雅;王坚红;;HY-2卫星近海面风场资料融合及在海上天气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海洋预报;2015年04期

4 万瑜;曹兴;窦新英;陆辉;蔡仁;;中天山北坡春季寒潮型暴雪致灾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年03期

5 王素娟;崔鹏;张鹏;冉茂农;陆风;王维和;;FY-3B/VIRR海表温度算法改进及精度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06期

6 韩成鸣;李耀东;史小康;;FY-2E卫星资料在基于LAPS的台风三维云分析中的应用[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年03期

7 李红莉;彭菊香;张艳霞;;多源观测资料在LAPS中尺度分析场中的作用分析[J];暴雨灾害;2014年03期

8 张涛;苗春生;王新;;LAPS与STMAS地面气温融合效果对比试验[J];高原气象;2014年03期

9 程兴宏;刘瑞霞;申彦波;朱蓉;彭继达;杨振斌;徐洪雄;;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和LAPS-WRF模式系统的云天太阳辐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J];大气科学;2014年03期

10 邱学兴;王东勇;江杨;;LAPS系统中两种资料融合方法对台风“海葵”的预报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莹;我国典型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影响和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嘉琳;寒潮过程对黄海海域海气界面热动量通量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刘春;FY-3A大气水汽产品分析及在江淮梅雨强降水系统诊断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张涛;基于LAPS/STMAS的多源资料融合及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周雨;寒潮天气对区域海流能及温差能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5 张慧;基于小波变换的AVHRR和AMSR-E卫星海表温度数据融合[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2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62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