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发布时间:2020-07-24 03:01
【摘要】: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以河北省的大清河口至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一线为其南界,呈NNE向延伸。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沉降带辽河坳陷—渤海坳陷内,NNE向的郯庐大断裂带贯穿本区,其间穿插有数条规模较小的断裂,构成了基底的多字形构造。自晚更新世以来,其基底呈整体缓慢持续沉降状态,沉积物厚度较大,这就为研究地层结构和环境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利用表层样、钻孔岩心及浅地层地震剖面追踪分析等,对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受水动力条件及泥沙含量的控制,主要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砂—粉砂—粘土等,粒度分布具有东粗西细的特点,沉积物分带性明显。120.4m的岩心按岩性可分为16层,并分别属于三个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从总体上来说,除湖相和沼泽相外,陆相沉积物的粒度要比海相沉积物的粗。在浅地层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6个地震地层单元,其中单元A、C、E属于高海平面时形成的海相地层,单元B、D、F属于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相地层;在浅地层剖面上发现的古河道及堆积沙丘等沙漠化环境所特有的混杂堆积,表明冰期时河流作用较为发育并且本区曾发生过规模较大的沙漠化。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浅地层地震剖面的分析,恢复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本区气候处于不断的冷暖变化之中,先后经历了玉木Ⅰ、早亚间冰期、玉木Ⅱ、晚亚间冰期、玉木Ⅲ和冰后期几个阶段,海平面随气候的冷暖变化而升降,先后发生了水源海侵、先锋海侵和盘山海侵三次海侵及海侵之间的两次海退,这三从海侵,分别与渤中Bc-1孔的渤海海侵、献县海侵及黄骅海侵相对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21
【图文】:
研究区位置
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E和F六个地震单元,其中,地震单元B又细分为Bl和BZ两个亚单元,地震单元D细分为Dl、DZ、D3、D4和DS五个亚单元(图5一4)。图5一4辽东湾北部浅地层地震剖面5.3.1地震单元单元A地震单元A是自海底R0向下到R,之间的地震单元,底界面清晰,平直,上超于地震单元B,在整个研究区能够连续追踪,它(R,)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沉积界面,与下伏层的反射结构明显不同,说明其沉积的动力环境不同。地震单元A的反射结构大部分为水平状,局部见有斜交状层理,这反映了与目前辽东湾北部沉积环境相符的低能沉积环境。地震单元A的底界面清晰,从浅地层剖面资料可看出,本层覆盖整个调查区,厚度在4.8一.6Om之间,一般为5.0一.60m之间
本文编号:276822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21
【图文】:
研究区位置
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E和F六个地震单元,其中,地震单元B又细分为Bl和BZ两个亚单元,地震单元D细分为Dl、DZ、D3、D4和DS五个亚单元(图5一4)。图5一4辽东湾北部浅地层地震剖面5.3.1地震单元单元A地震单元A是自海底R0向下到R,之间的地震单元,底界面清晰,平直,上超于地震单元B,在整个研究区能够连续追踪,它(R,)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沉积界面,与下伏层的反射结构明显不同,说明其沉积的动力环境不同。地震单元A的反射结构大部分为水平状,局部见有斜交状层理,这反映了与目前辽东湾北部沉积环境相符的低能沉积环境。地震单元A的底界面清晰,从浅地层剖面资料可看出,本层覆盖整个调查区,厚度在4.8一.6Om之间,一般为5.0一.60m之间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小惠;辽东湾浅海油气资源开发区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及风险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2768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682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