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脆弱性评估

发布时间:2020-07-27 09:07
【摘要】: 沿海地区既是我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也是自然灾害易发和频发区域。基于中国沿海1989年至2008年台风风暴潮增水数据、SRTM3 DEM数据、2009年县级行政区数据、2005年100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2003年公里GDP和人口数据,进行了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中国东部沿海台风风暴潮脆弱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得到海平面上升值,回归分析法得到风暴潮回归周期和相应潮高,高程面积法得到风暴潮土地利用淹没图,地统计法得到各高程内被淹县市土地利用面积、被淹人口和GDP。研究结果表明:(1)到2100年,我国海平面上升值约为1m。海平面上升不仅使最风暴潮增水值上升,而且缩短了风暴潮重现期,届时65年一遇的风暴潮增水可能变为13年一遇。这对海岸防护工程产生严重威胁。(2)我国的三个主要风暴潮脆弱区分别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及浙北沿岸和苏北平原沿岸地区、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与辽东湾地区,佛山市、中山市、江门市、广州市、东莞市、南通市、泰州市、苏州市、扬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莱州县、东营市、滨州市、天津市、盘锦市、营口市是最为脆弱的17个县市,也是今后台风风暴潮重点预防地区。(3)被淹各类土地所占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水域、建设用地、森林、草地和荒漠,其中农田、水域与建设用地的面积占绝大多数。(4)加高加固我国沿海现有防潮设施的选择是应对中国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防护对策的核心,其中珠江和北江入海口三角洲地区、长江沿岸的长三角地区、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与辽东湾地区的防潮海堤是今后加高加固的重点地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建设高标准的防潮海堤是首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731.23
【图文】:

统计图,自然灾害,数据来源,统计图


加之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聚,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2)。图1.1 全球重要自然灾害次数统计图(1900~2004)(数据来源:EM-DAT数据库)Fig.1.1 Totalnumber of natural disasters 1900-2004(registered in EM-DAT)图1.2 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1950~2002)(数据来源:EM-DAT数据库)Fig.1.2 Economic Losses of major Natura1 Disaster l950一2002 (registered in EM-DAT)沿海地区既是世界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也是全世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更是自然灾害易发和频发区域。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全- 1 -

统计图,自然灾害,数据来源,经济损失


社会的生存安全。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总数在不断增长(见图1.1)。加之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聚,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2)。图1.1 全球重要自然灾害次数统计图(1900~2004)(数据来源:EM-DAT数据库)Fig.1.1 Totalnumber of natural disasters 1900-2004(registered in EM-DAT)图1.2 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1950~2002)(数据来源:EM-DAT数据库)Fig.1.2 Economic Losses of major Natura1 Disaster l950一2002 (registered in EM-DAT)沿海地区既是世界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也是全世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更是自然灾害易发和频发区域。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全- 1 -

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


本文研究区自北往南依次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共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见图1.4)。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15 -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兰;陈晓宏;;海平面上升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对策研究[J];人民珠江;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敏琦;中国沿海低地人口分布及人群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7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