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卫星数据黑潮变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5:33
【摘要】: 黑潮是著名的北太平洋西边界流,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窄、流程长以及高温、高盐、高透明度特点。黑潮变异与中国海流系和东亚气候乃至全球变化有密切关系。本文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大面积同步的多传感器卫星数据产品,包括卫星海表温度(SST)、卫星海面高度(SSH)、卫星海面风场(SSW),对黑潮海表温度和动力高度的异常及其与E1 Nino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并对黑潮锋面涡的形成与消散的动力过程进行了观测与研究。文中同时使用了模式计算和现场测量结果。获得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果如下: 1、2003-2008年黑潮流域卫星海表温度SST年平均值为24.58℃,标准偏差为0.57℃;春、夏、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21.94℃、27.58℃、26.73℃、21.84℃,相应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55℃、0.50℃、0.58℃、0.32℃。1993-2008年黑潮主轴海表温度年平均值为24.98℃,标准偏差为0.32℃;春、夏、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22.68℃、28.19℃、26.87℃、22.20℃,相应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70℃、0.52℃、0.36℃、0.48℃。 2、黑潮主轴绝对动力高度ADT年平均值,台湾东为239±4cm,东海为240±4cm,日本南为239±3cm;ADT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台湾东上升率为0.304cm/a,东海为0.284cm/a,日本南为0.169cm/a。ADT变化存在1年、2年和7-8年的周期。表征黑潮主轴南北边界海平面高度SSH差值的黑潮强度δh年平均值,台湾东为31.25cm,东海为33.45cm,日本南为60.73cm;δh的最强季节均在夏季,最弱季节在冬季或秋季;δh变化存在月和年的周期。黑潮主轴的平均纬度,台湾为25.70°N±0.12°,东海为28.84°N±0.12°,日本南为31.77°N±0.25。;台湾东和东海黑潮主轴平均纬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2°-0.0051°/a,日本南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084°/a;黑潮主轴纬度变化存在1年和2年的周期。 3、黑潮主轴海表温度与E1 Nino有关,两者相关系数约为0.60,黑潮海表温度异常滞后E1 Nino7-9个月;黑潮强度δh与E1 Nino的相关系数为0.72,滞后E1 Nino约4个月。 4、利用多传感器卫星数据和模式结果对黑潮锋面涡个例的生成至消散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海面风场在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风向变化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732
本文编号:277308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增宏,许建平,朱伯康;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J];东海海洋;2004年04期
2 苏纪兰,袁耀初,姜景忠;建国以来我国物理海洋学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1期
3 罗义勇,吴德星,林霄沛;地形对东海黑潮锋面弯曲影响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王磊,王丽娅,魏皓;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周慧;郭佩芳;许建平;刘秦玉;;台湾岛以东涡旋及东海黑潮的变化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海龙,郭佩芳,钱成春,韩树宗;高度计资料监测日本以南黑潮主轴特性的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3年04期
7 修树孟,郑全安,孙湘平;中尺度涡诱导的陆架上升流[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1期
8 潘华盛,魏松林;冬季黑潮加热与东北地区夏季(6-8月)温度关系的初步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1年02期
9 管秉贤;台湾以东及东海黑潮调查研究的主要动向及结果[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2期
10 浦泳修,许小云;1972—1983年期间东海(PN断面)的黑潮流况[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楠楠;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3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730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