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对东中国海主要流系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731.27
【图文】:
图0-1中国近海冬季主要流系(根据Guan,1993;Guan和Fang,2006)
0m 层温度水平分布图(a.模拟;b.渤海黄海东海海洋1200 1210 1220 1230 1240 1250 1260-80-60-40-20122° 124° 126°32°34°
图 2-1 标准模拟东中国海垂直平均流速(a.冬季;b.夏季)118.4E 118.6E 118.8E 119E 119.2E 119.4E 119.6E 119.8E 120E 120.2E 120.4E-20m-40m-60m0m0m-20m-40m-60m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兵;梁巢兵;鄢社锋;马远良;;应用东中国海实验数据验证到达时差反演声速剖面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王文娟;江文胜;;东中国海悬浮物分布和输运的遥感反演及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何利;李整林;张仁和;李风华;;东中国海声速剖面的经验正交函数表示与反演[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4 邱永松;王跃中;陈作志;;径流和季风对东中国海渔业生产力变化的驱动作用[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杨坤德;马远良;鄢社峰;杨晨辉;;东中国海典型声速剖面的经验正交函数表示[A];200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章卫胜;宋志尧;张金善;孔俊;;中国近海潮波运动特征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镇迈;李整林;戴琼兴;;利用有限深度声速数据重构全海深声速剖面[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余炎欣;李整林;;利用并行遗传算法反演浅海声速剖面[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9 陈可锋;季小强;李鑫;;海平面上升对江苏沿海潮波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朱鉴远;;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直变化成因分析[A];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进;龙穴首艘VLOC开建[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文潇;盐官:潮声伴随的古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彼得·布朗 美国军事记者 香港《亚洲时报》 本报特约编译 叶子;解放军海军在太平洋崛起[N];世界报;2010年
4 宗 和;韩国争抢黄海大陆架石油[N];中国商报;2004年
5 记者 严风华;万箱船建造的一次完美预演[N];中国船舶报;2007年
6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陈荣发 实习生 童颖骏;海平面年均长高2.75毫米[N];浙江日报;2004年
7 德海;马士基下注超大集装箱船[N];中国船舶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韩日划界谈判只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N];华夏时报;2006年
9 王子今;文明的萌生及其环境背景[N];光明日报;2005年
10 王媛;全球第四大石化“航母”落户惠州[N];中华建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超;黑潮对东中国海主要流系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娜;东中国海热通量及热收支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鲍献文;东中国海环流及其相关动力过程的模拟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于宜法;海平面变化对东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艳芳;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对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李明悝;东中国海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7 赵伟;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季节性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黄勇;东中国海波候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宋军;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于华明;全球海洋潮汐同化模拟及东中国海潮流对环流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艳清;东中国海海浪数值模拟及波候统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陈敏;冬季东中国海环流及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3 韩冬;东中国海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及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4 周雅静;东中国海环流特征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李徽翡;夏季东中国海环流及长江口上升流模拟[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6 谭红建;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热力变异的关系[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武双全;东中国海波高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丁允辉;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李翠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气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的联系[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10 颜云峰;海平面变化对东中国海潮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6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8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