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及中国海特定海域潮波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1.2
【图文】:
图1.1TOPEXZPoseidon卫星轨道轨迹1.1.3高度计数据物理订正即对原始数据的各种订正:主要包括湿对流层订正(wettorposPhereocrrectino),干流层订正(drytorpospheereoerretion),电离层订正(ionosPheercorreetino),电磁偏(electorma,etiebias),与大气逆压订正。根据MGDR资料提供的各种偏差和校正项对编辑后的数据进行订正。校正公式如下:H=Alt一(Range+h、+hd+h,+石材刀)(1.1其中,H是相对于标准椭球面的海面高度;Alt是卫星高度;Rnage是高度计测量值;wh是湿对流层订正;hd是干对流层订正;h‘是电离层订正;石材刀是电磁偏差。订正值由NOAA提供的数据中得到,这些订正值连同高度计资料一同在读数据时完成。
单站随机动态分析步骤本文用随机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245个长期验潮站资料,中国海共40个站的资料,站位图如图.31。下面以东方站资料的分析过程说明随机动态方法的计算过程。对东方站犯年的月均海面资料,用最大嫡谱方法找到的周期中,经检验有7个显著周期(表.31)。则时间序列的建模步骤如下:1.线性最小二乘的分析结果对东方站32年的资料进行线性拟合,其各相关项的值为:A。=一.0323,BO=0.0018,BI=l.oxlo一5(经检验不显著),各周期及其系数见表11。表.31东方站(1965一19%年)月均海面各显著周期的长度(月)及系数(cm)周期12.06.0192.064.038.418.014.2一30.14一.558.406一0,88一1.650.43bi一33.68一0.99一1.201.69一1.09一1.500.732.残差序列进行检验
些分潮的分析结果见第“4”部分。本文首先通过对T护世界大洋沿轨每一纬度一个网格点(图L2)的高度计资料进行随机动态分析,绘出了线性变化速率的等值线分布(图.32)。从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就全球来讲,海平面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衡。极值上升区出现在西太平洋赤道区域,以及西北太平洋(4oNo,145Eo)附近一个很窄的带内;后者的核心区值甚至可达到30nln公a,且向东可以延伸到太平洋中间东经22o0E左右。海平面的下降区主要有两处:东太平洋的大范围内为下降区,其核心值也可达到一20mn订a。印度洋的西北部海区为明显的下降区,其核心区值可达到一10mn汀a。南大西洋005一5005基本上是海平面的下降区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春;蒋国荣;施伟来;张亮;;南海QuikSCAT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2年03期
2 郭晋宁;李军;唐岩;李爱峰;;蓬莱两大潮波接续处的潮汐潮流特性分析[J];海洋测绘;2012年04期
3 于振涛;陈锐;;JASON-1与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在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的一致性分析及印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4 徐珊珊;左军成;陈美香;;1993—2006年北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5 颜云峰;左军成;陈美香;;海平面长期变化对东中国海潮波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6 司宗尚;范植松;于万春;杜凌;;南黄海非线性内波的数值模拟研究(2)——内潮的非线性演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孔兰;陈晓宏;;海平面上升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对策研究[J];人民珠江;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司宗尚;中国海内潮波和内孤立波破碎与混合的若干问题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万春;南黄海非线性内波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杰;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东中国海风暴潮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于振涛;JASON-1和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在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校正、印证及数据融合[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1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9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