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典型赤潮藻的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生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0:03
   二甲基硫(DMS)是海洋中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硫循环有重要影响。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是DMS的重要前体,在DMSP裂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DMS和丙烯酸。二甲亚砜(DMSO)是DMS的光化学氧化或细菌氧化的产物,也可以直接由藻细胞在体内合成。本论文通过实验室藻类培养和现场围隔实验相结合的途径,研究藻类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生产以及二甲基硫化物在藻类不同生长时期里的产生和消耗速率,以期深入了解二甲基硫化物与藻体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 DMSP、DMS和DMSO分析方法的建立 以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海水中二甲基硫化物的测定方法,即吹扫-冷阱捕集-气相色谱法为基础,加以改进和完善。采用微波辐射方式辅助碱解DMSP,确定了NaBH4/HCl还原DMSO的最佳条件。方法检测限为0.10nmol/L,回收率为68.6-78.3%;DMSP、DMS和DMSO 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5.4%、3%和7.4%。方法避免了复杂冷阱装置的使用,简化了样品预处理步骤,使同一个海水样品中DMS/DMSP/DMSO顺序测定的时间缩短为数十分钟。 2) 3种典型赤潮藻不同生长时期的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生产研究 选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棕囊藻(Phaeocystis sp.)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3种常见的赤潮藻作为研究对象,以单一培养方式,对3种藻进行实验室培养,研究其不同生长时期里的二甲基硫化物的生物生产。结果发现: a)中肋骨条藻的DMSPp和DMSPd含量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稳定生长期有最高含量;DMSOp和DMSOd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衰老期最大;DMS在指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含量较低,衰老期则出现大量释放的现象。 b)棕囊藻DMSPp含量随生物量增大而增大,稳定生长期有最高含量;DMSPd含量在衰老期和稳定生长期前期较高,在稳定生长期中后期较低;棕囊藻的DMSOp含量基本上随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DMSOd的含量在指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同DMSO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衰老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5
【部分图文】:

示意图,海洋藻类,文献,3-巯基丙酸


第 1 章 绪论图1-1 DMSP在海洋藻类细胞中的合成示意图(引自文献[10])Fig. 1-1 Proposed pathway of DMSP synthesis in marine algae(Cited from ref. [10])海水中DMSP的降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经藻细胞或细菌的DMSP裂解酶(DMSP lyase)分解,产生DMS[11]。其降解途径如式1-1所示:(式 1-1)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imethylsulfide Acrylate另一种是经细菌去甲基化作用生成3-甲基巯基丙酸(3-methiopropionate,MMPA),MMPA进一步去甲基化生成3-巯基丙酸(3-mecraptopropionate, MPA)或甲硫醇(methanethiol)[11]。在以上两种降解方式中,后者为主要方式。这两种降解都能产生含3个碳的化合物(丙烯酸盐和3-巯基丙酸),以满足生物体对碳和能量的需求[12, 13]。3

谱图,二甲基硫,谱图,碱解


图 2-5 二甲基硫化物的 GC 谱图a:2.5nmol/L DMS 标准; b:3.0nmol/L DMSP 碱解生成; c:3.0mol/L DMSO 还原Fig. 2-5 Chromatograms of DMS produced from dimethyl sulfur compouna: 2.5nmol/L DMS standard; b: alkaline hydrolysis from 3.0nmol/L DMSP;

围隔实验


-1围隔实验装置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知识雨林[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猛;袁东星;金晓英;李权龙;;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二甲基硫、二甲基巯基丙酸与二甲亚枫[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沈萍萍;齐雨藻;王艳;段舜山;;广东沿海海水及海藻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基硫丙酸(DMSP)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齐雨藻;王艳;沈萍萍;徐宁;陈菊芳;吕颂辉;;广东沿海海水及海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基丙酸(DMSP)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杜林;徐永福;葛茂发;;臭氧与硫醚的气相反应动力学[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崔中利;孙洁梅;李顺鹏;;甲基对硫磷水解酶性质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6 张晋华;杨震;乔维川;聂亚峰;席淑琪;;水稻田中含硫气体的释放[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沈萍萍;齐雨藻;王艳;段舜山;;广东沿海大型海藻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为控温,珊瑚礁可能会自己造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特约记者 刘宽胜;25个石化项目获北京发明奖[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张磊;北京开设首家“口气”门诊[N];科技日报;2009年

4 李闽春;中枢损伤机理复杂 药物治疗各有所长[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张树民;漫话酸雨[N];山西科技报;2002年

6 记者 郭静 通讯员 王军;广州开设首个“口气”门诊[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洁;中国海域中二甲基亚砜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房豪杰;水相中含硫化合物与氧化性自由基微观反应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厉丞p

本文编号:2811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11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