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性质对海水超滤过程的影响及海水超滤分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19:49
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沿海的、经济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因为海水淡化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小,产出的淡化水水质优良稳定可靠,可以供生活饮用、工业生产等,得到广泛的关注。合理的预处理方式是海水淡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超滤代替传统预处理技术应用于海水淡化,研究不同超滤膜的运行状况,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理论和应用的双重意义。本论文详细考察了中空纤维超滤膜内径和截留分子量对超滤过滤海水的影响;其次进行了超滤海水分级实验。实验分别采用相同材质和截留分子量、不同内径的超滤膜以及相同材质和内径、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处理青岛近海海水,以及通过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海水进行分级实验,实验过程中采用恒压死端无反冲的操作方式,目的是研究超滤膜性质对海水过滤过程的影响以及海水有机物分子量对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在死端、无反冲运行模式下,采用相同材质和截留分子量、不同内径(1.2mm和1.0 mm)的超滤膜处理青岛近海海水。运行参数和产水水质表明,相同操作条件下,内径较小的超滤膜Ⅱ具有膜污染程度小、膜通量大、清洗效率高等优势;超滤膜Ⅱ的产水UV254比内径较大的超滤膜Ⅰ略高(约0.0031/cm)。相比较而言,内径较小的超滤膜Ⅱ是处理海水的更佳选择。 2.采用酸洗、碱洗、次氯酸钠洗、碱-EDTA洗和超声波洗五种清洗方案对海水污染后超滤膜进行清洗,通过可逆污染去除率(R%)和纯水通量恢复率(η)两个参数分别考察超滤清洗效率。研究表明,超声波和碱-EDTA的清洗效率更高,且对内径较小的超滤膜Ⅱ清洗效率高于超滤膜Ⅰ。此外,对于表征连续过滤-清洗操作的清洗效率,R%比η更有效;对于表征单一新膜过滤-清洗实验,R%和η的表征结果相似。 3.污染后超滤膜表面的电镜照片表明,超滤膜Ⅰ比Ⅱ膜污染严重;超声波的清洗效率更明显,但仍无法完全去除膜污染,即产生了不可逆污染。膜表面污染物的红外谱图表明,超声波和碱-EDTA能够去除大部分膜面污染物;污染物含有类脂、多糖、腐殖质和木质素等物质。膜表面的能谱元素分析表明,污染物中混有部分金属元素,如Na、K、Mg、Fe等。 4.在死端、无反冲运行模式下,采用相同材质和内径、不同截留分子量(67、50、30、6 kDa)的超滤膜,压实后进行海水直接过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较小的超滤膜的比通量下降幅度较小,耐污染性较好。 5.在死端、无反冲运行模式下,采用相同材质和内径、不同截留分子量(67、50、30、6 kDa)的超滤膜进行海水分级实验。与海水直接超滤实验相比,截留分子量为50、30和6 kDa的超滤膜通量分别提高7%、3%和2%。结果表明:海水中分子量67 kDa的有机物对超滤(50 kDa)膜通量的影响较大,分子量30 kDa的有机物对于超滤(6 kDa)膜通量影响较小。 6.对于相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的直接和分级过滤实验,就产水水质而言,分级实验产水的UV254略小,粒径中值较低;随着超滤膜截留分子量的降低,分级过滤和直接过滤产水的粒径中值的差值越大。此外,对于海水有机物的去除,超滤直接过滤和分级过滤效果的差别不明显;而对于海水悬浮颗粒的去除,超滤分级过滤效果更优。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P747
【部分图文】:
机物污染实验,操作条件:胶体有机物浓度 100mg/L,总离子强度10nM,操作压力 35bar(CAI), 1.4bar(CAS),转速500rpm,温度22℃。通过通量的变化如图1一2所示,在两种pH值 (4.2和8.2)下,孔径ZnLrn的超滤膜比通量下降速度都较孔径10lun的超滤下降速度慢,表明孔径小的超滤膜耐污染性好些。
在溶液允许范围内,加大离子强度可加重膜污染[,9]。H.susant。[60]等考察多酚类有机溶液不同pH值下对截留分子量 10kDaPEs(SG一10)和 100kDaPEs(SG一100)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相对流量变化见图1一3,结果表明,pH低时相对通量更大,膜污染更小。低pH使茶多酚60质子化程度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多酚60与超滤膜表面的静电排斥作用。同样结果在处理单宁酸有机溶液时得到证实。ExPinasse[0’]等处理乳胶有机溶液时发现,电解质的加入会加重膜污染,且caC12
张慧[6z】等采用聚醚矾 (PES)平板超滤膜处理地表水,考察了腐殖酸和二价离子 (Ca2+)对膜污染的协同作用。 pH7.8、浓度 15mg/L的腐殖酸溶液中,c扩十浓度o一 8mmol/L时相应比通量变化如图1一4所示。当c扩十浓度从2~ol几增加到4mmol几时,通量随时间的下降趋势逐渐明显,膜污染加重;当Ca2+浓度为4~。l/L时,通量锐减之后趋于稳定,表明,超滤初期,ca2+与腐殖酸通过架桥作用形成较大聚合物,吸附在膜孔内。造成了不可逆的膜孔窄化,致使膜通量锐减。当ca2+浓度从4~ol几增加到 8mmol几时。通量随时间的下降趋势减缓。实验现象表明,ca2+浓度为 4mmol/L时,膜污染最为严重。A.J.Abrahamse[63]等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增加进水中ca2+或Mg2+浓度,结果表明,离子浓度与膜的不可逆污染率成线性关系,且caZ+和Mg2+的效果一致。A.seidel「64j等进行河水NOM超滤实验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8195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P747
【部分图文】:
机物污染实验,操作条件:胶体有机物浓度 100mg/L,总离子强度10nM,操作压力 35bar(CAI), 1.4bar(CAS),转速500rpm,温度22℃。通过通量的变化如图1一2所示,在两种pH值 (4.2和8.2)下,孔径ZnLrn的超滤膜比通量下降速度都较孔径10lun的超滤下降速度慢,表明孔径小的超滤膜耐污染性好些。
在溶液允许范围内,加大离子强度可加重膜污染[,9]。H.susant。[60]等考察多酚类有机溶液不同pH值下对截留分子量 10kDaPEs(SG一10)和 100kDaPEs(SG一100)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相对流量变化见图1一3,结果表明,pH低时相对通量更大,膜污染更小。低pH使茶多酚60质子化程度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多酚60与超滤膜表面的静电排斥作用。同样结果在处理单宁酸有机溶液时得到证实。ExPinasse[0’]等处理乳胶有机溶液时发现,电解质的加入会加重膜污染,且caC12
张慧[6z】等采用聚醚矾 (PES)平板超滤膜处理地表水,考察了腐殖酸和二价离子 (Ca2+)对膜污染的协同作用。 pH7.8、浓度 15mg/L的腐殖酸溶液中,c扩十浓度o一 8mmol/L时相应比通量变化如图1一4所示。当c扩十浓度从2~ol几增加到4mmol几时,通量随时间的下降趋势逐渐明显,膜污染加重;当Ca2+浓度为4~。l/L时,通量锐减之后趋于稳定,表明,超滤初期,ca2+与腐殖酸通过架桥作用形成较大聚合物,吸附在膜孔内。造成了不可逆的膜孔窄化,致使膜通量锐减。当ca2+浓度从4~ol几增加到 8mmol几时。通量随时间的下降趋势减缓。实验现象表明,ca2+浓度为 4mmol/L时,膜污染最为严重。A.J.Abrahamse[63]等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增加进水中ca2+或Mg2+浓度,结果表明,离子浓度与膜的不可逆污染率成线性关系,且caZ+和Mg2+的效果一致。A.seidel「64j等进行河水NOM超滤实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梓,伊政伟;水资源危机与国际争端[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2 阮国岭;;海水淡化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2006年09期
3 邱玉美;邓毛程;吴海峰;;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谷氨酸发酵液过滤性能的比较[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陈常荣;罗鹏安;汤水江;;外压式超滤装置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23期
5 叶春松;宋小宁;钱勤;曾惠明;;高浊度海水直接超滤处理的中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6年06期
6 曹求洋;黄任如;朱新强;刘静;;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高浊度海水的中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年09期
7 徐佳;阮国岭;高从堦;;超滤膜预处理在胶州湾海水淡化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7年07期
8 刘继全;方建慧;邓英;施利毅;;超滤技术在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尹秀莲;;中国城市水资源的现状与出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锦,王晓昌;直接超滤和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膜污染比较[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838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381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