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4:52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是当前获得沉积物准确声学特性的前沿技术。论文依托“863”计划“海底底质声参数现场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种关于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测量的新方法,并研制出相应的原位测量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海底沉积物的声学物理性质、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的设计研制、测量系统校正、测量系统实验室测量、海滩测量和海上试验情况。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不同于以往的原位测量系统,系统采用甲板实时监控测量,不仅可以进行站点式测量,还可以进行拖动式测量。介绍了声速、声衰减的计算方法,采用模极大值法读取声波起跳点,避免了人工读取起跳点的误差。对测量系统进行了海水中的校正,得到了两个接收换能器之间的精确距离。 在水声实验室进行原位测量实验,得到了声速和声衰减的数据。在海滩选取了沉积物平均粒径不同的三个海区进行了测量实验,得到了各个海区沉积物的声速值。在青岛近海进行了测量系统海上试验,获得了9个站位沉积物的声速,外业取得了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类型和平均粒径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沉积物物理性质与声学性质的相关性。 总结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看出研制的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工作稳定,能快速准确的得到海底沉积物的声学性质。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P736.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本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2 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理论模型研究现状
        1.2.3 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物理性质
    2.1 海底沉积物类型及物理性质
        2.1.1 沉积物的类型
        2.1.2 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质
    2.2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性质
        2.2.1 海底沉积物中声传播理论模型
        2.2.2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及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设计
    3.1 原位测量系统测量原理
    3.2 原位测量系统设计
        3.2.1 水上甲板控制部分
        3.2.2 海底测量仪器部分
        3.2.3 换能器间距的选择
        3.2.4 原位测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3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操作简介
        3.3.1 采集参数设置
        3.3.2 测试数据存储与查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位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4.1 声速的计算
        4.1.1 小波变换法
        4.1.2 小波变换在声速分析中的应用
    4.2 声衰减的计算
        4.2.1 声衰减的因素
        4.2.2 声衰减的计算
    4.3 仪器的海水中校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实验室和海滩原位测量
    5.1 实验室原位测量简介
    5.2 实验室原位测量数据分析
    5.3 海滩原位测量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海上试验
    6.1 试验海区概况
        6.1.1 海底地形
        6.1.2 海底地貌
        6.1.3 海底沉积物分布特征
    6.2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海上试验
        6.2.1 海上数据采集
        6.2.2 试验数据分析
    6.3 海底沉积物物理参数对其声学性质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7.1 结论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光明;赵月霞;李官保;韩国忠;孟祥梅;;南黄海海底沉积物原位声速测量与实验室声速测量对比研究[J];海洋技术;2011年01期

2 曾洁莹;吴百海;邹大鹏;吴锦虹;;可变角度换能器在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应用的探讨[J];海洋技术;2008年01期

3 陶春辉;金肖兵;金翔龙;周建平;张金辉;顾春华;何拥华;WIL KENS R H;FU Shung-sheng;;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研制和试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2期

4 刘强;卢博;黄韶健;张福生;;海底沉积物颗粒因素在不同频率下对声衰减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4期

5 梁润华;吴百海;邹大鹏;卢博;陈飞燕;曾洁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其他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9年03期

6 山本 ,聪大森保 ,白桦;水深8260米海底沉积物与金属元素的分布[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3期

7 侯保荣;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4期

8 池原研,马建华,袁晓茂;浊积层——海底沉积物中残留的古代大地震记录[J];海洋地质动态;2001年01期

9 邹大鹏;吴百海;卢博;曾洁莹;刘强;龙建军;;海底沉积物声速实验室测量结果校正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琪;刘雁春;吴英姿;张林;李海森;;海底沉积物声特性与海水深度变化关系的研究[J];应用声学;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昊;金刚石对顶砧上原位电导率测量方法[D];吉林大学;2005年

2 骆金龙;CVD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和器件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马艳梅;典型矿物的超高温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茜;变密度纤维集合体的压缩、透气与隔声行为的组合表征[D];东华大学;2006年

5 陶春辉;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试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明;极端条件下电导率原位测量及其在矿物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丽萍;高温高压水热体系中氧逸度测量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8 杜赵群;纱线与织物同机弯曲表征及建模分析[D];东华大学;2006年

9 刘涛;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10 蒋东辉;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华;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洪刚;南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的温度影响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符东;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小距离测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4 段继周;低碳钢在海底沉积物中的腐蚀行为[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5 王宁;基于虚拟仪器的温压控制声学测试系统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6 程净净;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聂双双;基于模极大值特征提取的超声波海底沉积物分类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詹雪雄;水下机器人自主采样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白莹;锂离子电池负极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原位拉曼光谱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谷明峰;海底底质声学性质及原位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本文编号:2867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67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