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北部浅表地层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20-11-16 22:44
本文通过渤海湾西北部海域最新开展的400余km浅地层剖面的地层学研究,利用浅地层剖面与钻孔岩心岩性、微体古生物、年龄等数据对比,分析了区内各地层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及其形成的时间等问题,并提出了渤海湾西北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及其沉积演化模式。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P736.5
【部分图文】:
图 5 研究区测线、钻孔位置底底质表层、海底地层结构调查研究区海底地层岩性及底质表层状况,建立地层划分依进行对比,开展了全取心钻孔 2 个,网度 10×10km 的线交汇点及端点处(图 5)。析地层剖面数据的地质解释剖面解释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分原则和反射界面的识别(上超、下超、削截和顶超行划层、对比、和全区闭合(宋召军等,2005)。地震
即渤海湾的西北部(图1)。海岸线长 153km,潮间带面积 360km2,海域面积 3557km2。图 1 研究区位置图频率较小。涌浪出现的次数极少并与风浪混合出现。渤海湾西北部水深多在 0~15m 之间,主要动力因素为波浪和潮流。波浪是底质和堤岸侵蚀的主要因素,而潮流是泥沙输送的主要动力因素。研究区的波浪主要为风浪类型,波高一般在 0.3m 左右,全年风浪方向多为偏东,大浪则多为东北和西北向。研究区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 2.49m,为渤海潮差最大的地段,8 月份出现最大潮差,根据塘沽验潮站的观测成果,2006 年 8 月天津塘沽平均海平面为 301cm,比当地多年平均海平面高出~60cm
图 2 渤海湾潮流图(据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协调组,1986) 2 小时以上。渤海湾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即涨潮时流向湾顶,流向湾口(图 2)(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协调组,1986)。研究区内主要入海河流有海河、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独和子牙河,后四者为人工河道。平均每年输入渤海湾西北部的沉积 万吨,60%来自潮白新河,20%来自蓟运河,10%来自永定新河,5海河,5%来自独流减河和子牙河。1958 年海河建闸前,海河年平泥砂达 600 多万吨,建闸后仅为 1.8 万吨(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1986)。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6756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P736.5
【部分图文】:
图 5 研究区测线、钻孔位置底底质表层、海底地层结构调查研究区海底地层岩性及底质表层状况,建立地层划分依进行对比,开展了全取心钻孔 2 个,网度 10×10km 的线交汇点及端点处(图 5)。析地层剖面数据的地质解释剖面解释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分原则和反射界面的识别(上超、下超、削截和顶超行划层、对比、和全区闭合(宋召军等,2005)。地震
即渤海湾的西北部(图1)。海岸线长 153km,潮间带面积 360km2,海域面积 3557km2。图 1 研究区位置图频率较小。涌浪出现的次数极少并与风浪混合出现。渤海湾西北部水深多在 0~15m 之间,主要动力因素为波浪和潮流。波浪是底质和堤岸侵蚀的主要因素,而潮流是泥沙输送的主要动力因素。研究区的波浪主要为风浪类型,波高一般在 0.3m 左右,全年风浪方向多为偏东,大浪则多为东北和西北向。研究区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 2.49m,为渤海潮差最大的地段,8 月份出现最大潮差,根据塘沽验潮站的观测成果,2006 年 8 月天津塘沽平均海平面为 301cm,比当地多年平均海平面高出~60cm
图 2 渤海湾潮流图(据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协调组,1986) 2 小时以上。渤海湾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即涨潮时流向湾顶,流向湾口(图 2)(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协调组,1986)。研究区内主要入海河流有海河、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独和子牙河,后四者为人工河道。平均每年输入渤海湾西北部的沉积 万吨,60%来自潮白新河,20%来自蓟运河,10%来自永定新河,5海河,5%来自独流减河和子牙河。1958 年海河建闸前,海河年平泥砂达 600 多万吨,建闸后仅为 1.8 万吨(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1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嗣荣,李庆辰,张稳,陈利江;河北沿海全新世海侵与岸线变迁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2期
2 高善明;全新世滦河三角洲相和沉积模式[J];地理学报;1981年03期
3 王开发;;全新世温暖期中低温事件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0年02期
4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5 阎玉忠;王宏;李凤林;田立柱;;渤海湾西岸晚更新世沉积的差异性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6 魏灵;贾玉连;易朝路;王洪波;郭盛乔;;近4万年渤海西岸海侵时古海面的现代标高对比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7 郑祥民,严钦尚;末次冰期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的风尘黄土沉积[J];第四纪研究;1995年03期
8 徐杰,冉勇康,单新建,陈国光,李祥根;渤海海域第四系发育概况[J];地震地质;2004年01期
9 李思田;层序地层分析与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与争论[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4期
10 林景星;;华北平原第四纪海进海退现象的初步认识[J];地质学报;1977年02期
本文编号:2886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867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