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沿岸上升流年际变化及其与渔业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2 21:07
全球变暖背景下,沿岸上升流的年际变化趋势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基于2002—2016年温度、叶绿素浓度、风场、2010—2018年广东省海洋捕捞量资料,详细研究了粤东沿岸上升流强度和中心位置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上升流强度与风速、海洋捕捞量与上升流强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近15年来,粤东沿岸上升流强度总体呈现加强趋势;其上升流强中心位置最大概率发生在23.6°~23.7°N,且存在北移趋势,沿岸风在上升流的年际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捕捞结构被破坏等因素,广东省海洋捕捞量与上升流相关性很高,相关系数达到-0.81。
【文章来源】:人民珠江. 2020,41(07)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粤东沿岸上升流研究区域
然而局地风并不是影响上升流强度的唯一因素,当中国南海北部有利上升流的季风消失时,大尺度环流和地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海水的地形诱导上涌。吴林兴等[39]认为夏季在粤东水域陆架坡折处出现的上升流,可能是该处的东北向流因遇到陡峭的陆坡沿海底爬升而造成的。观测表明,较长时期的下行局部风可以减弱沿岸流,并减弱地表水上涌。然而,依然有寒冷的近底水上升到斜坡,并且发生在海平面下20~100 m。地形诱导的上升流与表面风力上升流相当,并且对上升流强度的贡献比近岸陆架区域局部风更强。而加宽的陆架可以增大了汕尾外海和台湾浅滩西侧的底部摩擦力,从而通过底Ekman输运和抽吸作用加强了该区域的上升流强度[40-41]。夏华永等[42]观察到粤西珠江口外冲淡水为西向扩展趋势,与风向相反,得出了风力不是粤西珠江口外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而是通过伶仃洋潮汐通道内的重力环流,冲淡水在水位梯度下离岸运动,锋面下的密度梯度驱动底层水向岸补偿的结果。刘赞沛等[43]发现在ENSO时间的夏季,西南风增强,其对水位和表面水温的总效应均是使其产生较大的负距平,其可能也是对上升流强度的一种间接影响。图7 2002—2016年纬向平均的上升流指数(TPI)
2002—2016年纬向平均的上升流指数(TP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海洋捕捞生产发展概况及渔业管理分析[J]. 李勇,黄泽强,李辉权,张亮,聂永康.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1)
[2]2006年夏季珠江冲淡水驱动的上升流[J]. 夏华永,刘长建,王东晓. 海洋学报. 2018(07)
[3]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J]. 牟新悦,陈敏,张琨,曾健,杨伟锋,张润,郑敏芳,邱雨生. 海洋学报. 2017(02)
[4]粤东及闽南近岸上升流对局地风场变化的响应[J]. 蔡尚湛,靖春生,许金电,朱大勇. 海洋学报. 2016(09)
[5]琼东上升流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趋势[J]. 谢玲玲,宗晓龙,伊小飞,李敏. 海洋与湖沼. 2016(01)
[6]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J]. 魏玉秋,孙军,丁昌玲. 海洋学报. 2015(12)
[7]南海主要上升流及其与渔场的关系[J]. 王新星,于杰,李永振,陈国宝,黄妙芬. 海洋科学. 2015(09)
[8]2011年夏季台湾海峡上升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场的关系[J]. 林培根,陈照章,胡建宇,朱佳,孙振宇. 台湾海峡. 2012(03)
[9]粤东沿岸上升流对2006年夏季台风响应[J].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黄奖,万小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10)
[10]我国近海和邻近海的海洋环境对最近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 蔡榕硕,陈际龙,黄荣辉. 大气科学. 2006(05)
硕士论文
[1]南海中西部上升流长时间序列变动及影响因子分析[D]. 王新星.大连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9076
【文章来源】:人民珠江. 2020,41(07)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粤东沿岸上升流研究区域
然而局地风并不是影响上升流强度的唯一因素,当中国南海北部有利上升流的季风消失时,大尺度环流和地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海水的地形诱导上涌。吴林兴等[39]认为夏季在粤东水域陆架坡折处出现的上升流,可能是该处的东北向流因遇到陡峭的陆坡沿海底爬升而造成的。观测表明,较长时期的下行局部风可以减弱沿岸流,并减弱地表水上涌。然而,依然有寒冷的近底水上升到斜坡,并且发生在海平面下20~100 m。地形诱导的上升流与表面风力上升流相当,并且对上升流强度的贡献比近岸陆架区域局部风更强。而加宽的陆架可以增大了汕尾外海和台湾浅滩西侧的底部摩擦力,从而通过底Ekman输运和抽吸作用加强了该区域的上升流强度[40-41]。夏华永等[42]观察到粤西珠江口外冲淡水为西向扩展趋势,与风向相反,得出了风力不是粤西珠江口外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而是通过伶仃洋潮汐通道内的重力环流,冲淡水在水位梯度下离岸运动,锋面下的密度梯度驱动底层水向岸补偿的结果。刘赞沛等[43]发现在ENSO时间的夏季,西南风增强,其对水位和表面水温的总效应均是使其产生较大的负距平,其可能也是对上升流强度的一种间接影响。图7 2002—2016年纬向平均的上升流指数(TPI)
2002—2016年纬向平均的上升流指数(TP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海洋捕捞生产发展概况及渔业管理分析[J]. 李勇,黄泽强,李辉权,张亮,聂永康.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1)
[2]2006年夏季珠江冲淡水驱动的上升流[J]. 夏华永,刘长建,王东晓. 海洋学报. 2018(07)
[3]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J]. 牟新悦,陈敏,张琨,曾健,杨伟锋,张润,郑敏芳,邱雨生. 海洋学报. 2017(02)
[4]粤东及闽南近岸上升流对局地风场变化的响应[J]. 蔡尚湛,靖春生,许金电,朱大勇. 海洋学报. 2016(09)
[5]琼东上升流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趋势[J]. 谢玲玲,宗晓龙,伊小飞,李敏. 海洋与湖沼. 2016(01)
[6]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J]. 魏玉秋,孙军,丁昌玲. 海洋学报. 2015(12)
[7]南海主要上升流及其与渔场的关系[J]. 王新星,于杰,李永振,陈国宝,黄妙芬. 海洋科学. 2015(09)
[8]2011年夏季台湾海峡上升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场的关系[J]. 林培根,陈照章,胡建宇,朱佳,孙振宇. 台湾海峡. 2012(03)
[9]粤东沿岸上升流对2006年夏季台风响应[J].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黄奖,万小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10)
[10]我国近海和邻近海的海洋环境对最近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 蔡榕硕,陈际龙,黄荣辉. 大气科学. 2006(05)
硕士论文
[1]南海中西部上升流长时间序列变动及影响因子分析[D]. 王新星.大连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9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390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