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海区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通量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8 22:24
对中国东部海区现代沉积物、有机碳的沉积和埋藏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黄、东海现代河流沉积物输送。此外,以黄东海陆架沉积物剖面、长江三角洲古土壤为例,探讨陆架、滨海地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短尺度与中等尺度全球变化因素在沉积物中的记录。 通过对东海陆架区180多个沉积物剖面的沉积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区沉积物年沉积量占输入总量的96%,仅有少量(约4%)向冲绳海槽乃至开阔大洋输送。东海陆架较高的沉积物“捕获率”一方面是由于其具有宽阔的陆架(500-600公里),另一方面在于其独特的沉积物输送模式——由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驱动的沉积物沿岸搬运。将沉积速率数据与表层沉积物TOC含量相结合,初步估算出东海陆架的有机碳埋藏通量为7.4百万吨碳/年。运用有机碳、氮同位素进行物源分析,估算出进入沉积物的陆源及海源有机碳占各自总量的10%和5.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较高的有机碳埋藏比例推断是缘于东海高沉积速率。东海陆架有机碳的埋藏速率分布很不均匀,河口地区以及陆架坡折带要远高于其它地区,表明河流物质输入以及黑潮涌升是控制有机碳埋藏的主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东海沉积物及有机碳埋藏通量与物质平衡
1.Introduction
2.Morphology and circulation pattern in East China Sea
3.Sediment pattern and sedimentary flux in the ECS
3.1 Pattern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helf
3.2 Input of terrestrial sediment
3.3 Sedimentation rate and deposition flux
3.4 Transport across the shelf
3.5 Estimation of sediment budget
4.Organic carbon burial flux and carbon budget
4.1 Organic Carbon Burial flux
4.2 Marine versus Terrestrial Sources
4.3 Carbon Budget
5.Conclusions
6.references 第二部分:黄、东海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前言
2.研究区概况
3.沉积学特征
3.1 样品及剖面简要描述
3.2 粒度及沉积速率
4.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物源初探
6.重金属元素历史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7.结论
8.附图
9.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长江三角洲古土壤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海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
1.前言
2.样品及研究方法
3.结果
3.1 古土壤剖面粒度特征
3.2 有机稳定碳同位素
3.3 碱-碱土金属元素与化学风化
4.讨论
4.1 母质成因及沉积过程
4.2 古植被与古降雨
4.3 古土壤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海平面变化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古环境及古气候信息[J]. 邓兵,吴国瑄,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02)
[2]黄土高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对植被的响应[J]. 刘卫国,宁有丰,安芷生,鹿化煜,曹蕴宁,吴振海.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10)
[3]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J]. 覃军干,吴国瑄,邓兵,李从先. 科学通报. 2002(17)
[4]长江三角洲古土壤有机元素组成及古环境意义[J]. 邓兵,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7)
[5]上新世红黏土的碳同位素记录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J]. 姜文英,彭淑贞,郝青振,刘东生,彭淑贞. 科学通报. 2001(24)
[6]江苏太湖平原北翼的第四纪孢粉与环境[J]. 周曙,邹松梅,刘志平,蒋梦林,朱志远,刘金陵,钟石兰,李星学,穆西南,韩辉友,李升峰.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01)
[7]C3,C4植物和现代土壤中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J]. 王永吉,吕厚远,王国安,杨辉,李珍. 科学通报. 2000(09)
[8]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J]. 汤毓祥,邹娥梅,李兴宰,李载学.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01)
[9]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古土壤层及其古气候记录[J]. 邓兵,吴国瑄,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3)
[10]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发育的阶段性[J]. 陈庆强,李从先. 科学通报. 1998(23)
本文编号:3697398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东海沉积物及有机碳埋藏通量与物质平衡
1.Introduction
2.Morphology and circulation pattern in East China Sea
3.Sediment pattern and sedimentary flux in the ECS
3.1 Pattern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helf
3.2 Input of terrestrial sediment
3.3 Sedimentation rate and deposition flux
3.4 Transport across the shelf
3.5 Estimation of sediment budget
4.Organic carbon burial flux and carbon budget
4.1 Organic Carbon Burial flux
4.2 Marine versus Terrestrial Sources
4.3 Carbon Budget
5.Conclusions
6.references 第二部分:黄、东海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前言
2.研究区概况
3.沉积学特征
3.1 样品及剖面简要描述
3.2 粒度及沉积速率
4.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物源初探
6.重金属元素历史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7.结论
8.附图
9.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长江三角洲古土壤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海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
1.前言
2.样品及研究方法
3.结果
3.1 古土壤剖面粒度特征
3.2 有机稳定碳同位素
3.3 碱-碱土金属元素与化学风化
4.讨论
4.1 母质成因及沉积过程
4.2 古植被与古降雨
4.3 古土壤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海平面变化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古环境及古气候信息[J]. 邓兵,吴国瑄,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02)
[2]黄土高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对植被的响应[J]. 刘卫国,宁有丰,安芷生,鹿化煜,曹蕴宁,吴振海.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10)
[3]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J]. 覃军干,吴国瑄,邓兵,李从先. 科学通报. 2002(17)
[4]长江三角洲古土壤有机元素组成及古环境意义[J]. 邓兵,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7)
[5]上新世红黏土的碳同位素记录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J]. 姜文英,彭淑贞,郝青振,刘东生,彭淑贞. 科学通报. 2001(24)
[6]江苏太湖平原北翼的第四纪孢粉与环境[J]. 周曙,邹松梅,刘志平,蒋梦林,朱志远,刘金陵,钟石兰,李星学,穆西南,韩辉友,李升峰.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01)
[7]C3,C4植物和现代土壤中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J]. 王永吉,吕厚远,王国安,杨辉,李珍. 科学通报. 2000(09)
[8]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J]. 汤毓祥,邹娥梅,李兴宰,李载学.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01)
[9]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古土壤层及其古气候记录[J]. 邓兵,吴国瑄,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3)
[10]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发育的阶段性[J]. 陈庆强,李从先. 科学通报. 1998(23)
本文编号:3697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973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